楚鬼微吟上峡谣,中元法食可相招。
凭师为譬兴亡恨,雨打秋坟骨亦销。
楚鬼微吟上峡谣,中元法食可相招。
凭师为譬兴亡恨,雨打秋坟骨亦销。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在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之后,诗人徐波向寒碧上人表达哀思的情景。"楚鬼微吟上峡谣"可能暗示着诗人身处楚地,以幽灵般的歌声诉说哀愁,这歌声或许源于对故去亲人的怀念。"中元法食可相招"表达了诗人试图通过中元节的祭奠仪式,召唤亡者的灵魂前来共享食物,以此寄托对亡者的思念。
"凭师为譬兴亡恨"中的"师"可能指的是寒碧上人,诗人请求他作为理解者,将生死兴衰的感慨寓言化,因为这种情感深沉而复杂,难以直接言表。最后,"雨打秋坟骨亦销"描绘了风雨侵蚀下,连墓中的骸骨都似乎被哀愁所消融,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亡者的深深哀悼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含蓄,通过中元节的习俗和自然景象,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丽谯吹角,渐疏星明澹,帘筛残月。
袅袅霜飙欺翠袖,飞下一庭香雪。
半面妆新,回风舞困,此况真奇绝。
桄榔林里,苏仙偏感华发。
休怨时暂飘零,玉堂清梦,不惹闲蜂蝶。
好似王家丛竹畔,乘兴山阴时节。
剪水无情,阆风归去,认使芳心歇。
和羹有待,凭时身到天阙。
梅雨成霖,倦永昼、暑行岩曲。
爱云梢翠樾,枕谿蓬屋。
轻木凌波冲卷雪,飞泉奔壑呜哀玉。
羡渔翁、终岁老烟波,披蓑绿。
嗟客宦,荒松菊。
颓壮志,青编竹。
更长年谙尽,是非荣辱。
钟鼎无心时节异,山林有味箪瓢足。
感故人、於此赋归欤,思之熟。
石肠底事斗清新,赋就摛华万象春。
谁知袖手苦吟客,中有筑岩和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