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虎门》
《过虎门》全文
清 / 康有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粤海重关二虎尊,万龙轰斗事何存。

至今遗垒余残石,白浪如山过虎门。

(0)
注释
虎门:在广东珠江出海咽喉的穿鼻洋,东西有大、小虎山相对如门,所以称虎门,是海防要塞。
鸦片战争期间,虎门炮台屡次挫败英国侵略军的进犯。
粤海:指虎门一带的海面。
粤,广东省的别称。
重关: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关天培在虎门一带设置三道防线,所以称“重关”。
二虎尊:是说大小虎山威风凛凛地蹲在那里监视着海面。
尊,同“蹲”。
万龙轰斗:指林则徐指挥虎门炮台与侵略军展开激烈的炮战。
遗垒:留存下来的堡垒。
翻译
大虎山、小虎山威风凛凛地雄踞虎门蹲守着海面,万众一心抗英激战,往事不见踪影。
旧时的炮垒只剩下一堆残垣,唯见雪白的浪花铺天过虎门。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所作的《过虎门》,描绘了虎门关的历史遗迹。诗人以"粤海重关二虎尊"起笔,形象地刻画出虎门关作为重要海防关隘的威严与雄壮,"二虎尊"暗指其守护力量的强大。接着,他通过"万龙轰斗事何存",表达了对昔日战争烽烟的追忆,暗示了历史上的虎门销烟等重大事件已经过去,只剩下残存的石垒见证历史。

"至今遗垒馀残石"一句,诗人以直观的景象,描绘了遗址的破败和沧桑,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最后一句"白浪如山过虎门"则以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相映衬,浪花翻滚的海洋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同时也寓言了国家命运的波涛起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虎门关为载体,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既有对往昔英雄事迹的敬仰,也有对当下现实的反思。

作者介绍
康有为

康有为
朝代:清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
猜你喜欢

江上樱桃甚盛而予寓所无有忽苏城友人惠一大

野店荒蹊红满枝,暖烟微雨共离披。
忽思西蜀匀圆颗,正值东吴远送时。
老子细看方自讶,儿童惊喜欲成痴。
拾遗门下曾沾赐,此日飘蓬也赋诗。

(0)

老夫(五首)

老夫避兵荒山侧,三日无食在荆棘。
鞋袜破尽皮肉碎,血被两踵行不得。
于时瘦妻实卧病,十声呼之一声应。
夜深困绝倚枯树,逐魂啼来雨如注。
¤

(0)

夜经胥浦乡新被寇(丙申冬)

枯蒿茫茫雪初集,青泥小岸硬复湿。
草鞋断尽余两耳,十步九倒何由立。
空村无人不敢入,野狗龈龈累百十。
沟中死人血未干,终夜冤魂自相泣。

(0)

大醉后率尔(三首)〗

白头儒生何所作,独把尘编海边坐。
上书格君事已晚,杀贼救民力尤懦。
四十无闻五十来,不如牛马空长大。
¤

(0)

江上早秋(丙申岁作)

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共参差。
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
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
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尤多宋玉悲。

(0)

秋日海上书怀(丁酉岁作)

寡妹城西消息稀,老夫漂泊几时归。
朝廷计议知何意,丞相征行事已非。
东去鲸鲵方作横,南飞乌鹊正无依。
可怜白发孤村里,终日哀哀赋《式微》。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