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藉风以驶,微则舟行迟。
风送帆以征,盛则或过之。
往者得顺行,来者苦逆施。
两可难为适,一中贵其时。
天地犹有憾,巽二夫何辞。
帆藉风以驶,微则舟行迟。
风送帆以征,盛则或过之。
往者得顺行,来者苦逆施。
两可难为适,一中贵其时。
天地犹有憾,巽二夫何辞。
这首诗《风帆》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通过风与帆的关系,巧妙地隐喻了人生旅途中的顺逆与选择。
首句“帆藉风以驶,微则舟行迟”描绘了帆船借助风力前行的景象,微风则使船只行动缓慢。这里以自然界的风与帆的关系,象征着人生中机遇与努力的关系,强调了外部条件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接着,“风送帆以征,盛则或过之”进一步阐述了风力对帆船速度的影响,强风能加速航行,但也可能使船只偏离航道。这反映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强大的助力虽能加速前进,但也要警惕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偏差。
“往者得顺行,来者苦逆施”指出过去能够顺风顺水,而未来则可能面临逆风的挑战。这寓意着人生的不确定性,以及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韧与适应能力。
“两可难为适,一中贵其时”表达了在顺境与逆境之间难以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但适时的选择和调整是至关重要的。这启示人们在不同阶段应灵活应对,适时作出改变。
最后,“天地犹有憾,巽二夫何辞”以天地尚且有遗憾未尽之事,反问人世间是否能完全避免遗憾。这体现了对人生无常和遗憾不可避免的深刻认识,鼓励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成长与进步,即使无法完美,也应尽力而为。
整首诗以风与帆的关系为线索,寓言式地探讨了人生旅途中顺逆并存、选择与适应的主题,展现了深邃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