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知何人,凿破青山骨。
飞泉直下来,千尺泻倏忽。
两壁苍翠间,一阵风雷突。
傍无尘埃踪,中有蛟龙窟。
寒气不可向,猛势岂能屈。
安得当旱年,为霖济群物。
在昔知何人,凿破青山骨。
飞泉直下来,千尺泻倏忽。
两壁苍翠间,一阵风雷突。
傍无尘埃踪,中有蛟龙窟。
寒气不可向,猛势岂能屈。
安得当旱年,为霖济群物。
这首宋代诗人郏修辅的《隐潭》描绘了一处壮观的山泉景象。开篇以"在昔知何人,凿破青山骨"起笔,暗示了潭水来历的神秘与不凡,仿佛是古人艰辛开凿的结果。接着"飞泉直下来,千尺泻倏忽"形象地刻画了泉水从高崖直落千尺的磅礴气势,水流之急犹如瞬息万变的风雷。
"两壁苍翠间,一阵风雷突"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激荡,翠绿的山壁与飞瀑形成鲜明对比,仿佛能听到风雷般的轰鸣。"傍无尘埃踪,中有蛟龙窟"则寓言般地表达了潭水深邃且神秘,仿佛隐藏着蛟龙的洞穴,增添了神秘色彩。
"寒气不可向,猛势岂能屈"赞美了潭水的冷冽和力量,即使严寒也无法侵袭,其势头之强无人能挡。最后,诗人借"安得当旱年,为霖济群物"表达了对这股水源的期盼,希望它能在干旱之时发挥润泽万物的作用,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寓意,展现了隐潭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的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