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真是百无能,有口何尝话葛藤。
入定参禅良自苦,超凡入圣又谁曾。
东西路别徒劳泣,南北宗分自取憎。
个里无禅亦无佛,常行粥饭在家僧。
老僧真是百无能,有口何尝话葛藤。
入定参禅良自苦,超凡入圣又谁曾。
东西路别徒劳泣,南北宗分自取憎。
个里无禅亦无佛,常行粥饭在家僧。
这首宋朝蔡戡的《偶作》描绘了一位老僧的形象,他看似无所不能,但实际上专注于内心修行,深陷禅定之中,追求超凡入圣的境界。然而,诗中提到的"东西路别徒劳泣,南北宗分自取憎"暗示了僧人间的宗派之争和纷扰,这与老僧超脱世俗的追求形成对比。最后两句"个里无禅亦无佛,常行粥饭在家僧"揭示了老僧的真谛——真正的修行并非追求外在的禅佛之说,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持守简单朴素的生活,如同居家的僧人一般,体现了禅宗的"平常心是道"理念。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僧人内心的修炼与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