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齧山足,嵌空似凌跨。
苍藤蔽深窦,细路通隙罅。
幽人已神驰,意行自閒雅。
徘徊出木末,复在绝壁下。
大江渺无津,万顷自天泻。
中有娥眉青,白云共容冶。
何当凌绝顶,涵景有虚榭。
寒流齧山足,嵌空似凌跨。
苍藤蔽深窦,细路通隙罅。
幽人已神驰,意行自閒雅。
徘徊出木末,复在绝壁下。
大江渺无津,万顷自天泻。
中有娥眉青,白云共容冶。
何当凌绝顶,涵景有虚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幽静之美。诗中以“寒流齧山足”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水流侵蚀山脚的景象,随后“嵌空似凌跨”一句,将画面拉高,展现出山石之间空洞相连的壮观景象。接着,“苍藤蔽深窦,细路通隙罅”描绘了藤蔓遮蔽深邃洞穴,小径蜿蜒于裂缝之中的情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深的氛围。
“幽人已神驰,意行自閒雅”则引入了一个隐士的形象,他心神向往于此景,悠然自得地行走其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接下来的“徘徊出木末,复在绝壁下”,描述了隐士在林木边缘漫步,最终又来到悬崖下的场景,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大江渺无津,万顷自天泻”将视线引向远方,描绘了浩瀚的大江从天际奔腾而下的壮丽景象,表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辽阔。最后,“中有娥眉青,白云共容冶”则以“娥眉青”比喻山峰,与白云相映成趣,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美感。
“何当凌绝顶,涵景有虚榭”表达了诗人对登高望远、欣赏美景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在此美景之中建有一座空灵的亭台,供人休憩观赏,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幽静,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