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竹周遭十二栏,万家明月满长安。
夜深庭院天风起,队队霓裳出广寒。
花竹周遭十二栏,万家明月满长安。
夜深庭院天风起,队队霓裳出广寒。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瀫元亭上聆听歌声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洒满长安城的宁静与美好。
“花竹周遭十二栏”,开篇以十二栏围合的花竹,营造出一种幽静雅致的环境,暗示了听歌地点的独特与私密。“万家明月满长安”,接着描绘了月光普照整个长安城的壮丽景象,将自然美景与城市繁华巧妙结合,展现出一幅宏大的夜景图。这里不仅有月光的明亮,还有万家灯火的温暖,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
“夜深庭院天风起”,随着夜色渐深,庭院中传来阵阵微风,这不仅是自然界的风声,也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波动,预示着接下来将有一场不同寻常的音乐盛宴。这里的“天风”不仅指自然界的风,也可能暗喻着某种超凡脱俗的力量或灵感的降临。
“队队霓裳出广寒”,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将听歌的场景推向高潮。霓裳,本指华丽的衣裳,这里借指歌舞表演者,而广寒则是神话中的月宫,象征着高洁与神秘。诗句形象地描绘了表演者如同从月宫中走出的仙女,身着华美的霓裳,翩翩起舞,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和美丽形象,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构建了一个既具现实感又充满想象的艺术世界,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月光下的瀫元亭,感受着音乐带来的愉悦与心灵的触动。
双林不合生古柏,交柯横扫经台石。
伊谁手植自何年,拔险亭亭势千尺。
地偏在昔失流传,物色人今争叹惜。
再误田家父老谈,几憎僧腊头颅白。
昨秋烽火塞江东,烟飞金屋连娃宫。
百年茔冢遍樵采,无复松槚撑高空。
尔非不材独何幸,岿然殿角森幡风。
轮囷竟谢斧斤厄,偃蹇翻成霜露功。
根深岂必求楹栋,招提似假神灵重。
苍虬蟠攫阴云归,寒鲸吼荅惊飙送。
一枝亦足供鹪鹩,千仞宁争下鸾凤。
拟叩庭前话已陈,西来响绝兹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