鹡鸰有旧曲,调苦不成歌。
自叹兄弟少,常嗟离别多。
尔寻北京路,予卧南山阿。
泉晚更幽咽,云秋尚嵯峨。
药栏听蝉噪,书幌见禽过。
愁至愿甘寝,其如乡梦何。
鹡鸰有旧曲,调苦不成歌。
自叹兄弟少,常嗟离别多。
尔寻北京路,予卧南山阿。
泉晚更幽咽,云秋尚嵯峨。
药栏听蝉噪,书幌见禽过。
愁至愿甘寝,其如乡梦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愁别绪的情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鹡鸰有旧曲,调苦不成歌"表明诗人心中充满了无法言说的苦楚,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的情感往往难以直接表达,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如音乐来寄托。
"自叹兄弟少,常嗟离别多"则显示了诗人对于亲情的渴望以及对频繁离别的哀伤。这种情感在古代社会中尤为常见,因为战乱、仕途等原因,人们往往无法长时间团聚。
接下来的几句"尔寻北京路,予卧南山阿。泉晚更幽咽,云秋尚嵯峨。"则描绘了诗人与亲友分别后的景象,一个继续前行,另一个留守在南山。泉水的流淌和秋云的积聚,都让人感到一种深远且难以跨越的隔阂。
"药栏听蝉噪,书幌见禽过。愁至愿甘寝,其如乡梦何。"则是诗人在夜晚听到蝉鸣声,看见鸟儿飞过窗户,这些平凡的景象都让他想起了家乡,内心的忧愁之情到达了极点,以致希望自己能够安然入睡,就如同梦回故乡一般。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将诗人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于家国、亲情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