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
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
灌园何其鄙,皎皎于陵中。
世道不相容,嗟嗟张长公。
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
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
灌园何其鄙,皎皎于陵中。
世道不相容,嗟嗟张长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属于他的《感遇》系列诗作。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怀和对社会现实不满的诗句。
“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这里“逶迤”形容事物发展或变化的样子,“骨鲠”则是形容坚硬、强劲的意思。整句话表达的是某种势力或思想已经持续很长时间,并且变得非常坚固到无法改变的地步。
“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诗人质疑是否没有人对这种状况感到愤慨和不满,但现实社会却让这种风气逐渐消亡。
“灌园何其鄙,皎皎于陵中。”这里的“灌园”可能指的是某种清净或美好的地方,“鄙”则是粗野、简陋的意思。诗人可能在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而“皎皎于陵中”则是描写一种超脱世俗,清洁庄严的氛围。
“世道不相容,嗟嗟张长公。”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世风尚与个人理想之间矛盾的感慨,以及对于某位先贤(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个正直之士,如张良、张衡等)无法相容于现实世界的悲哀。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风气的不满和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孤高情怀。
甑山士,甑山士,甑底山头授书史。
人生何用读五车,但须一识忠孝旨。
轺东北来饮江水,金凫银雁飞都市。
越国风尘高蔽天,两缸覆我甑山前。
上有碧落下黄泉,冥冥长夜年复年。
普天绝无乾净地,甑山犹存土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