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家静住西南溪,竹外须信无馀师。
平生高节鬼亦畏,一点虚心人得知。
林深自有天地在,岁暮不受风霜欺。
何时借我半窗月?万里黄尘双鬓丝。
仙家静住西南溪,竹外须信无馀师。
平生高节鬼亦畏,一点虚心人得知。
林深自有天地在,岁暮不受风霜欺。
何时借我半窗月?万里黄尘双鬓丝。
这首诗是金末元初诗人杨奂所作的《题终南和甫提点筠溪》,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洁的山居景象。首句“仙家静住西南溪”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将居住地置于西南溪边,仿佛与世隔绝,充满神秘与超然。次句“竹外须信无馀师”强调了环境的清幽,竹林之外并无其他世俗干扰,暗示着诗人追求的是内心的清净。
“平生高节鬼亦畏,一点虚心人得知”两句,赞美了诗人的高尚品格,连鬼神也为之敬畏,他的虚怀若谷让世人能深深理解。接下来,“林深自有天地在,岁暮不受风霜欺”进一步描绘了山林的深邃与坚韧,即使到了岁末寒冬,也能抵挡住外界的严寒侵袭。
最后两句“何时借我半窗月?万里黄尘双鬓丝”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借得一窗明月,远离尘世的纷扰,然而现实中却只能在黄尘中感叹岁月流逝,双鬓已斑白。整首诗寓情于景,既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现实人生的感慨。
京师如倚屏,其北万山立。
往往塞外水,南穿塞垣入。
旋衰才没踝,骤盛怀原隰。
未出军都障,敛若衣在拾。
汗漫顺义西,每当骤雨及。
桥梁既突坏,猝又无舟楫。
圣人岁北巡,虎旅万群集。
灌涨夏秋交,吏以供张急。
治道草露閒,隐虑事不给。
六飞竟安驱,神灵信怀辑。
我来辰角见,征衣不挟笠。
明当迎翠华,夜渡涨沙湿。
弥知近塞寒,霜风凌裤褶。
天津城外海潮生,杨柳堤边月正明。
岐路终朝堪下泪,关山此夜倍含情。
昨见光流金阙里,分明影傍瑶台起。
怀璧虚从上国来,投珠莫向都门倚。
迢遥兰桨旅人舟,寂寞罗帏思妇楼。
失宠翻怜圆似扇,和光秖恨曲如钩。
自同乌鹊枝间恋,那知蟾兔须臾变。
秉烛南皮尚雅游,飞盖西园忆芳宴。
几许清晖三五期,争得朱颜二八时。
且共高阳纵饮去,安用成都访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