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仁先词龛海棠》
《和仁先词龛海棠》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深房复幔护红芳,无那春风比虎狂。

照睡犹持通夜烛,乞阴虚爇彻天香。

画师百感成丝鬓,名友相怜尽断肠。

曾及盛年参彦会,禊辰频醉国花堂。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精致而深情的画面,以深闺中的海棠花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春光与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深房复幔护红芳”描绘了海棠花被重重帷幔保护的情景,暗示了花的娇嫩与主人的呵护。次句“无那春风比虎狂”则以春风之狂暴,反衬出海棠花在春风中挣扎求存的坚韧。

“照睡犹持通夜烛”写主人为了欣赏海棠,彻夜点着蜡烛,足见其对花的喜爱和珍视。而“乞阴虚爇彻天香”则进一步渲染了氛围,通过焚烧香料来驱散炎热,为海棠提供阴凉,表达了对海棠的深深敬意。

“画师百感成丝鬓,名友相怜尽断肠”两句,诗人将自己与画师、好友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感叹岁月如梭,友情与艺术创作都因时光荏苒而生出丝丝白发和无尽愁肠。最后,“曾及盛年参彦会,禊辰频醉国花堂”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参加文人雅集,常在海棠盛开的国花堂畅饮欢聚的场景,流露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细腻,语言优美,通过对海棠的描绘,寓言了人生的短暂与美好,以及对友情和时光的深深感慨。陈宝琛作为清末近现代初的文人,其诗作往往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个人情感,这首《和仁先词龛海棠》正是如此。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浪淘沙·无叶著秋声

无叶著秋声。
凉鬓堪惊。
满城明月半窗横。
惟有老人心似醉,未晓偏醒。
起舞故无成。
此恨难平。
正襟危坐二三更。
除却故人曹孟德,更与谁争。

(0)

如梦令·睡眼青阴欲午

睡眼青阴欲午。
当户小风轻暑。
倦近碧阑干,斜影却扶人去。
无绪。
无绪。
落落一襟轻举。

(0)

霜天晓角·乌云汗漫

乌云汗漫。
浊浪翻河汉。
过尽千重魔障,堂堂地、一轮满。
秋光还又半。
檐声初漏断。
不管满身花露,已办著、二更看。

(0)

谒金门·娇点点

娇点点。
困倚春光欲软。
滴尽守宫难可染。
浓欺红烛艳。
寂寂露珠啼脸。
翠袖不禁风飐。
芳径相逢惊笑靥。
日长初睡转。

(0)

瑞鹤仙·正丹翁初度

正丹翁初度。
对花满江城,晓莺欲语。
崆峒在何处。
渐雨过农郊,劝耕问路。
州人争觑。
问坡老、重来是否。
把看灯、传说风流,八境尽图新句。
如许。
老子文章,挥毫立马,脱靴嫌污。
太平易作。
听父老,歌襦袴。
愿使君小住,五风十雨。
重见一粰三黍。
又天边、飞诏殷勤,说相将去。

(0)

高阳台·雨枕莺啼

雨枕莺啼,露班烛散,御街人卖花窠。
过眼无情,而今魂梦年多。
百钱曳杖桥边去,问几时、重到明河。
便人问,无了东风,此恨难磨。
落红点点入颓波。
任归春到海,海又成涡。
江上儿童,抱茅笑我重过。
蓬莱不涨枯鱼泪,但荒村、败壁悬梭。
对残阳,往往无成,似我蹉跎。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