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来棚下脱衣衫,筵席初收戏士闲。
君相恩深何以报,班超生入玉门关。
得来棚下脱衣衫,筵席初收戏士闲。
君相恩深何以报,班超生入玉门关。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雅士在宴席后的轻松与自在,以及对国家深沉的忠诚之情。首句“得来棚下脱衣衫”,生动地刻画了宴后人们从繁复的礼节中解脱出来,换上轻松便装的情景,给人一种卸下重负、回归自然的愉悦感。接着,“筵席初收戏士闲”进一步渲染了宴后氛围的宁静与悠闲,戏子们结束了表演,开始享受片刻的闲暇时光,整个场景显得格外和谐与宁静。
“君相恩深何以报,班超生入玉门关。”这两句则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紧密相连,表达了诗人对君主和国家深切的感激之情,以及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决心。这里借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的历史典故,寓意着诗人愿意像班超一样,不畏艰难险阻,勇赴边疆,为国家的安宁与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忠诚与奉献的精神,是古代文人士大夫高尚情操的体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与精神风貌,更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意。
寻春反向僧房卧,无乃行藏与时左。
起来刮目览新诗,花压栏干梦初破。
黄叶丹枫属兴深,吁然莫测疑楚些。
惠休岛可没已久,二百年来无此作。
世间何处著斯人,秀句天教出寒饿。
我气未衰词颇弱,欲借鼓旗聊一佐。
终朝岩下不逢人,苔色应嗔马蹄涴。
驱车越荆吴,辙迹走欲半。
是时亲戚多,烜赫践华贯。
中有衣绣人,持斧下霄汉。
利权炙可热,冷语冰未泮。
徒乘朱班轮,呵殿嚇闾闬。
如傩带面具,应遭鬼笑玩。
而况新失职,谁肯听呼唤。
坐令公困穷,旅突几不爨。
蔚然鸾凤姿,胡为杂鹅鹳。
我实憎此曹,期君游汗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