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宛马肥,铁骑犯边陲。
披甲挽弓矢,大半汉中儿。
扰田拥双骑,攻堡挟长锥。
扬言今岁入,定欲寇京畿。
将军既传檄,士卒亦闻知。
李牧急收保,从古有良规。
然闻仁义士,救患不踰时。
禦强能设险,以寡在悬奇。
亦言将帅勇,不忧行伍疲。
孙武教宫嫔,一朝能死绥。
何为坐偃蹇,终岁不出师。
宝剑匣中泣,无乃久精思。
高秋宛马肥,铁骑犯边陲。
披甲挽弓矢,大半汉中儿。
扰田拥双骑,攻堡挟长锥。
扬言今岁入,定欲寇京畿。
将军既传檄,士卒亦闻知。
李牧急收保,从古有良规。
然闻仁义士,救患不踰时。
禦强能设险,以寡在悬奇。
亦言将帅勇,不忧行伍疲。
孙武教宫嫔,一朝能死绥。
何为坐偃蹇,终岁不出师。
宝剑匣中泣,无乃久精思。
这首诗《蓟北门行》由明代诗人沈鍊所作,描绘了边疆战事的紧张与激烈,以及对将领策略和士兵勇气的赞颂。
首句“高秋宛马肥”描绘了秋季边疆的景象,宛马(即野马)因季节而体态丰盈,预示着战争的可能。接着“铁骑犯边陲”点明了敌军的入侵,铁骑象征着强大的力量。以下几句“披甲挽弓矢,大半汉中儿”、“扰田拥双骑,攻堡挟长锥”具体描述了战场上的激烈战斗,士兵们身披铠甲,手持弓箭,勇敢地对抗敌人。
“扬言今岁入,定欲寇京畿”则展现了敌军的野心,他们声称要深入内地,威胁到京城的安全。面对这样的威胁,诗中写道“将军既传檄,士卒亦闻知”,表示朝廷已经发出了警告,士兵们也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
接下来的“李牧急收保,从古有良规”引用了历史上的名将李牧的故事,强调了采取防御策略的重要性。然后,“然闻仁义士,救患不踰时”表达了对仁义之士的期待,他们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禦强能设险,以寡在悬奇”赞扬了将领们的智慧和策略,即使兵力不足也能通过巧妙的战术来应对强敌。最后,“亦言将帅勇,不忧行伍疲”肯定了将领的勇气和士兵的坚韧,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不退缩。
“孙武教宫嫔,一朝能死绥”借用孙武教导宫女的故事,暗示了即使在和平时期,军事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何为坐偃蹇,终岁不出师”对那些无所作为的将领提出了批评,表达了对积极备战的呼唤。
“宝剑匣中泣,无乃久精思”以宝剑在匣中哭泣的形象,表达了对长期闲置武器的惋惜,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边疆战争的紧张局势,以及对勇敢、智慧和准备的赞美,同时也对消极态度进行了批评,体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安全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