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多飞鸟,翱翔适其生。
鹦鹉夸能言,樊笼苦拘萦。
钟鼓悬太常,考伐声铿鍧。
不叩而自鸣,群谓之妖声。
吉人以行重,躁人以舌轻。
缅怀磨兜坚,守口心怦怦。
陇山多飞鸟,翱翔适其生。
鹦鹉夸能言,樊笼苦拘萦。
钟鼓悬太常,考伐声铿鍧。
不叩而自鸣,群谓之妖声。
吉人以行重,躁人以舌轻。
缅怀磨兜坚,守口心怦怦。
这首诗《寡言》由清代诗人朱经所作,通过对比飞鸟与鹦鹉、太常钟鼓与妖声的象征意义,探讨了言语与行为的重要性。
首句“陇山多飞鸟,翱翔适其生”,描绘了陇山之上,飞鸟自由自在地翱翔,适得其所的生活状态,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自由。
接着,“鹦鹉夸能言,樊笼苦拘萦”两句,将鹦鹉在樊笼中的生活与自由飞翔的飞鸟形成鲜明对比,鹦鹉虽能言善辩,却因被囚禁而痛苦不堪,暗喻了人类社会中因束缚而失去自由的处境。
“钟鼓悬太常,考伐声铿鍧”描述了太常之钟鼓的庄严与响亮,象征着权威与秩序。“不叩而自鸣,群谓之妖声”则指出,即使没有人为触发,钟鼓也会自行发声,被视为妖异之声,这里借以比喻那些不加思考、随波逐流的言论。
“吉人以行重,躁人以舌轻”揭示了吉人行事慎重,而急躁之人则因言语轻率而招致非议。这句强调了行动与言语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言行谨慎。
最后,“缅怀磨兜坚,守口心怦怦”表达了对坚守原则、慎言守口的赞美,同时也提醒人们在面对诱惑或压力时,要保持内心的坚定和清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言语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如何保持自我、坚守原则的主题。
近山如城人可住,远山如屏带烟雾。
天际孤舟何处来,云中指点津头树。
客至桃源花正春,回首空嗟相见暮。
苍壁丹厓几万寻,飞鸟回旋不知路。
路逢樵者问山名,山深只为无名故。
中有青莲今古青,时向幽人一披露。
冯生学画举业馀,胸中尘土先扫除。
清秋此幅展向我,请我茅笔纵横书。
南沙风韵杜陵后,随物赋形吾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