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风庭院逢新岁,半月心期共此论。
悟著物时难体物,识忘言处是知言。
步趋迩向行裾得,神采犹凭画手存。
恨是溪桥成远别,相逢安得更源源。
光风庭院逢新岁,半月心期共此论。
悟著物时难体物,识忘言处是知言。
步趋迩向行裾得,神采犹凭画手存。
恨是溪桥成远别,相逢安得更源源。
这首诗描绘了与友人别离的场景,情感深沉而细腻。首句“光风庭院逢新岁”以清新明媚的春景开篇,暗示了相聚的喜悦和新年的希望,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温馨而略带伤感的基调。
“半月心期共此论”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和长久的期待,通过“半月”这一时间概念,既强调了等待的漫长,也暗示了相聚的珍贵。接下来的“悟著物时难体物,识忘言处是知言”,运用哲理性的语言,探讨了在理解事物和表达思想时的微妙关系,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哲学的深刻思考。
“步趋迩向行裾得,神采犹凭画手存”两句,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默契和情感交流,即使分别后,那份精神上的联系依然存在,如同画中人物的神韵不散。
最后,“恨是溪桥成远别,相逢安得更源源”表达了诗人对别离的遗憾和对再次相聚的渴望,将情感推向高潮,使得整首诗在结束时仍留有余味,让人感受到深深的不舍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情感和哲理思考的融合,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内心体验,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王侯气迈往,青春颇干禄。
任侠似朱家,窜身脱冤狱。
甘随支遁游,不作子公牍。
着鞭投前地,嗜山性尤酷。
遗民卧江汉,无心谋半菽。
数面遂成亲,开怀注醽醁。
新闻倒青箱,谠论尊黄屋。
禅参灵运前,庭列山阴竹。
好乖当语离,作恶徒满腹。
西风挂席归,清谈渴心足。
汉庭今侧席,公道追黄鹄。
莫作稻梁谋,营营辈鸡鹜。
我自宴山川,坐啸临长谷。
凉飙起屋角,微云天际来。
摵摵荷上雨,冉冉自阳台。
轩窗积馀润,竹树绝纤埃。
懒放事幽屏,柴扉为谁开。
肥遁病使然,黄门岂负哉。
可怜南巷翁,携鱼柳贯腮。
饷我共杯盏,眷焉久徘徊。
凭虚耳热后,褰裳望蓬莱。
杜陵骨已朽,潘子今似之。
欻观庐山作,乃类北征诗。
是家好男子,札翰非凡儿。
阿耶有新句,把笔如画锥。
此诗落吾手,三复喜可知。
有才如长卿,武帝思同时。
不令歌天马,亦合赋灵芝。
胡为鬓已凋,但作愁苦辞。
锦囊勿妄发,恐为俗子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