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条在议故,茂典亦原亲。
法行自近始,安得庇兹人。
居方陪华屋,出乃列朱轮。
朝等磐石固,暮为屠戮身。
鸿恩本浩荡,触德甘主臣。
明条在议故,茂典亦原亲。
法行自近始,安得庇兹人。
居方陪华屋,出乃列朱轮。
朝等磐石固,暮为屠戮身。
鸿恩本浩荡,触德甘主臣。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的《议狱诗》系列中的第二十一篇。诗中探讨了法律与道德、权力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首句“明条在议故”,点明了讨论的是法律条文,强调了法律的明确性和公正性。接着,“茂典亦原亲”则暗示了法律背后的人情和亲情因素,体现了法律在处理案件时既要遵循规则,也要考虑人情世故。
“法行自近始,安得庇兹人。”这两句表达了法律实施应从身边小事做起,以保护每一个人的基本权益。通过这样的表述,诗人强调了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和公平性。
“居方陪华屋,出乃列朱轮。”这两句描绘了社会阶层的差异,以及权力与财富的象征——华屋和朱轮。这不仅是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描述,也暗含了对权力滥用和腐败的批判。
“朝等磐石固,暮为屠戮身。”这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早晨还稳固如磐石的生活,到了晚上却可能面临生命的威胁。这种变化无常,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全感。
“鸿恩本浩荡,触德甘主臣。”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宽宏大度的恩赐的感激,同时也暗示了在面对道德与忠诚的选择时,个人愿意牺牲自己。这里既有对高尚品德的赞美,也隐含了对现实困境中道德抉择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法律、道德、权力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社会不公和权力滥用背景下,个体命运的脆弱与不确定。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诗人展现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和对人性本质的深入思考。
桐始华桐花,开向荆溪之水涯。
溪声长绕孝侯庙,桐阴尽覆吴生家。
吴生家藏烧墨法,传自李潘久益嘉。
瓦沟爇膏火,蕴灺穗结葩。
日扫桐花之烟三万石,鬼物守护无疵瑕。
千杵万杵白兔臼,麋鹿捣胶无夜昼。
制成龙香古圭璧,玉刚金精石同寿。
奚老然松松化石,潘痴坐井井裂甃。
二子却扫桐花烟,生也与之谁后先?
墨成飞上通明殿,红云一朵捧宫砚。
试之漆黑劳磨研,吴生姓名等潘李,肯让诸蒲先著鞭?
伊昔钱唐温日观,醉兀竹舆殊傲岸。
却将书法画葡萄,张颠草圣何零乱。
枝枝叶叶点画间,醉瞠白眼看青天。
狂呼大盗杨总统,天不汝诛吾厚颜。
杨加箠死曾不畏,故老言之泪尚潸。
画成葡萄谁赏识,惟有鲜于恒啧啧。
醉叩斋室支离疏,拊摩悲歌泪填臆。
鲜于设浴师浣之,为师涤垢曾弗辞。
人言结袜张廷尉,千载风流宁异兹?
蔓如龙须实马乳,问师挥毫奚独取?
只因汉使远持来,野老诗成泪如雨。
麟也嗟如此,天乎涕独零。
江间消间气,天上失机星。
异瑞遵三代,嘉祥冠四灵。
拳挛宛马足,彷佛野麇形。
高冢云犹白,空林草自青。
无由歌一角,宜尔寿千龄。
同本时方验,归和世未听。
东川唐故事,西狩鲁遗经。
谩托犁牛子,虚期紫凤翎。
美兹贤令尹,见此古仪形。
画拟功臣阁,书归太史铭。
观风有使者,还与上明廷。
葑门晓发吴淞船,手把传符津吏前。
五年别家走未已,素发萧萧垂两肩。
小龙江头旧游处,东家西家争招延。
匆匆会散等过鸟,风吹湖水春无边。
云林高士独不见,倚篷四望心茫然。
惊湍叠浪岂作恶,渚花江草仍争妍。
夕阳收港泊陈店,入市买鱼烧荻鞭。
蓉城公子今最贤,赋诗行酒能周旋。
一谈一笑烛欲尽,野戍不闻钟鼓传。
却忆山中小儿女,如此明月应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