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得钟王法,才华世共称。
剑锋看舞女,笔阵笑狂僧。
散帙花前席,鸣琴竹里灯。
石渠成远别,白下酒如渑。
近得钟王法,才华世共称。
剑锋看舞女,笔阵笑狂僧。
散帙花前席,鸣琴竹里灯。
石渠成远别,白下酒如渑。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褒所作的《送陈德刚归莆》。诗中描绘了对友人陈德刚归乡的深情送别,以及对陈德刚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形象的赞美。
首联“近得钟王法,才华世共称”,以“钟王法”暗喻陈德刚书法技艺高超,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和王献之(钟)齐名,同时指出其才华在世间广受赞誉。颔联“剑锋看舞女,笔阵笑狂僧”,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陈德刚不仅在书法上造诣深厚,还具有豪放不羁的性格,如同剑锋舞动舞女,笔阵让狂僧也笑逐颜开,形象地描绘出他的独特魅力。
颈联“散帙花前席,鸣琴竹里灯”,进一步渲染了送别的场景。在花前铺席,琴声在竹林中回响,营造出一种雅致而温馨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尾联“石渠成远别,白下酒如渑”,点明了离别地点,石渠象征着分别的路途,而“白下酒如渑”则以酒的丰盛比喻离别宴上的热烈气氛,虽是离别,但情感深厚,场面热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陈德刚个人风采的描绘和送别场景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才华的敬仰,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