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道生来欲傲霜,相投应亦惜名香。
多情共索巡檐笑,争较高眠怪石旁。
谩道生来欲傲霜,相投应亦惜名香。
多情共索巡檐笑,争较高眠怪石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菊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菊花的品格与风姿。
首句“谩道生来欲傲霜”,以一种轻松的口吻开篇,仿佛在说,人们常说菊花是想要在霜雪中傲然挺立,但实际上,它可能只是自然而然地生长,却意外地展现出那份不畏严寒的坚韧。这里运用了反问的手法,引出下文对菊花特性的深入探讨。
次句“相投应亦惜名香”,转而从菊花的角度出发,想象它与同类相遇时,或许也会珍惜彼此散发的香气,表现出菊花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这一句不仅赋予了菊花以生命,更增添了人情味,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花与花之间的默契与和谐。
接着,“多情共索巡檐笑”描绘了一群菊花在秋风中巡行于屋檐之下,相互嬉戏、欢笑的场景。这里的“多情”不仅指菊花之间的情谊,也暗含了诗人对这些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通过“巡檐笑”这一动态的画面,诗人巧妙地将静态的花朵赋予了活力,让读者仿佛能听到花间的笑声,感受到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幽默的氛围。
最后一句“争较高眠怪石旁”,则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菊花在怪石之旁竞相高眠的景象。这里的“争高眠”既是对菊花姿态的描绘,也是对它们在恶劣环境中依然保持优雅与坚韧精神的颂扬。同时,这一句也暗示了菊花在逆境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安逸,体现了它们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品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感悟,不仅展现了菊花独特的自然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思考。通过生动的形象与丰富的意象,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哲理意味的艺术境界,令人回味无穷。
仙湖之水长东流,仙湖之仙麻姑俦。
湖仙本是西王妹,一谪尘寰几千岁。
依神为觋不嫁人,笙歌长游玉洞春。
一朝灵骨蜕湖水,披拂异香闻十里。
玉颜花貌俨如生,怪底惊杀五羊城。
湖旁特起金花庙,灵贶昭昭人不晓。
只今湖上多白莲,白莲花开疑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