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有夷途,正透元关,众所共传。
愿万魔披散,诸尘荡尽,琴心和雅,天性清圆。
未信凡流,可回高步,留恋形声情更延。
真消息,定如何唤醒,聊证言诠。虽由宿命因缘。
达士何曾无慨然。
算尽专为妙,闲多乐少,一成潇洒,永绝忧煎。
影照澄潭,声流虚谷,业火消亡睹瑞莲。
安平泰,看坚完如地,长久如天。
况有夷途,正透元关,众所共传。
愿万魔披散,诸尘荡尽,琴心和雅,天性清圆。
未信凡流,可回高步,留恋形声情更延。
真消息,定如何唤醒,聊证言诠。虽由宿命因缘。
达士何曾无慨然。
算尽专为妙,闲多乐少,一成潇洒,永绝忧煎。
影照澄潭,声流虚谷,业火消亡睹瑞莲。
安平泰,看坚完如地,长久如天。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继先的作品,名为《沁园春·其四》。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借景抒情、寄寓深意的诗歌。
“况有夷途,正透元关”:此处描绘了一种通往远方的道路,这条路正好穿越了元关,给人以开阔视野之感。这里,“夷途”指的是通往异域的大道,“元关”则是古代边塞的名称,象征着遥远和隔绝。
“愿万魔披散,诸尘荡尽”:诗人表达了希望一切烦恼、迷乱都能消散,一切世俗的尘埃都能够清扫干净的心愿。“万魔”指的是各种各样的烦恼,“诸尘”则是比喻世间的一切障碍。
“琴心和雅,天性清圆”:这里借琴来象征内心的平和与美好。诗人希望自己的心灵像琴声那样和谐优雅,同时也保持本性的纯净无瑕。
“未信凡流,可回高步,留恋形声情更延”:这几句话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似乎在说,即使是普通的日常生活,也有可能回到从前的脚步去追寻那些已逝的美好声音和情感。
“真消息,定如何唤醒,聊证言诠”:这里的“真消息”可能指的是对生命真谛的理解和领悟。诗人在探讨如何唤醒人们对于这种真理的认识,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去验证和解释这些深奥的话语。
“虽由宿命因缘,达士何曾无慨然”:这句话表明了即使是因为宿命和因果的关系,智者、有见识的人也是不会对此感到迷茫的。他们对于生命中的种种遭遇持有一种超脱的心态。
“算尽专为妙,闲多乐少,一成潇洒,永绝忧煎”: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个哲学性的观点,即通过深刻的思考和领悟,能够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他们认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平静,而非外界的繁华。
“影照澄潭,声流虚谷”: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山谷中的水清澈见底,树木的倒影映在水中;而声音则像是从空谷中传来,给人一种出世的感觉。
“业火消亡睹瑞莲”:这里的“业火”指的是烦恼和欲望,这些都能够通过修行或内心的觉悟而得到消除。同时,“睹瑞莲”可能象征着心灵的净化和美好。
“安平泰,看坚完如地,长久如天”:结尾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和世界的一种宁静与永恒的态度。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大地一样坚固完整,同时也希望这种状态能像天空那般持久不变。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平静、精神自由和生命真谛的追求。诗中充满了超脱世俗和追求永恒价值的思想,是一首蕴含深意的哲理诗。
袅袅亭亭,翩翩楚楚,飘然欲仙。
看翠钿俯拾,临风欲舞,花枝低让,照影微偏。
小立斜欹,闲行静坐,百样相看总自然。
天生就,笑风前杨柳,未许争妍。
有人意惹情牵,只一见,丰神欲步烟。
便衣裳隔著,情犹怯怯,佩环摇处,态也娟娟。
知道双栖,偎他一搦,定是如何弱可怜。
还愁著,遇离思别绪,瘦损从前。
胜游都道西湖好,清溪别饶幽致。
路曲如环,舟轻似弃,十里芦花无际。波光净洗。
衬竹翠枫丹,自然明媚。
渺渺伊人,溯洄宛在水中沚。
名流一觞一咏,碧纱笼好句,游迹曾寄。
学士词章,佛龛灯火,都付颓垣荆祀。我来暮矣。
趁酒熟莼香,一舟孤系。冷月黄昏,荡吟情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