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归月落夜渐分,人语空江隔岸闻。
化鹤道士不入梦,弄珠神女能为云。
天上白榆侵桂树,枝间乾鹊随鸦群。
秋近骚人无限意,乘流东下吊湘君。
潮归月落夜渐分,人语空江隔岸闻。
化鹤道士不入梦,弄珠神女能为云。
天上白榆侵桂树,枝间乾鹊随鸦群。
秋近骚人无限意,乘流东下吊湘君。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宝带桥边泊船赏月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想象。首句“潮归月落夜渐分”,以潮水退去、月亮落下、夜色渐深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接着,“人语空江隔岸闻”一句,通过远处传来的零星人声,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寂静与辽阔。
“化鹤道士不入梦,弄珠神女能为云”两句,运用了道家和神话中的元素,化鹤道士象征着超脱尘世的修行者,而弄珠神女则展现了自然界的神秘力量。这两句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涵,也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天上白榆侵桂树,枝间乾鹊随鸦群”描绘了一幅天空与大地相连的壮丽景象,白榆树与桂树的对比,以及乾鹊与乌鸦的和谐共处,体现了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同时也寓意着和谐与平衡。
最后,“秋近骚人无限意,乘流东下吊湘君”表达了诗人面对即将到来的秋天,心中涌动的复杂情感。骚人,多指文人墨客,这里的“骚人”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他借由乘舟东行,悼念湘君(湘水之神),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独特的意境美和哲思深度。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