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酣千树,踏遍洞庭西去路。
不会伤秋,只当花林烂漫游。
山桥野岸,尚有垂杨青一半。
落尽金风,看入谁家锦字中。
霜酣千树,踏遍洞庭西去路。
不会伤秋,只当花林烂漫游。
山桥野岸,尚有垂杨青一半。
落尽金风,看入谁家锦字中。
这首《减字木兰花·红叶》由明末清初的诗人曹溶所作,以红叶为题,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自然美景,充满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独特情感。
首句“霜酣千树”,以“霜酣”二字形象地描绘了秋霜覆盖千树的情景,赋予了秋天一种沉醉而宁静的氛围。接着,“踏遍洞庭西去路”,诗人以自己的行踪贯穿全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旅程之中。这里的“洞庭”是中国著名的湖泊,与“西去路”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远行的意境。
“不会伤秋,只当花林烂漫游。”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秋日景色时的独特心境,他没有因季节更替而感到哀愁,而是将其视为一次烂漫的游历,展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情感态度。
接下来,“山桥野岸,尚有垂杨青一半。”描绘了山间小桥流水旁,野岸边依然有一半的垂杨绿意盎然,这既是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即使在秋风萧瑟之时,仍有生命的活力在延续。
最后,“落尽金风,看入谁家锦字中。”“金风”指的是秋风,这里用“落尽金风”来象征秋天的结束,而“谁家锦字中”则暗示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寻找,仿佛秋天的结束是为了迎接新的开始,蕴含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哲思的探索,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