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腊颔髭霜,栖閒寄宝坊。
秘园金侧布,薰夹字旁行。
赐服恩华重,分灯祖意长。
祗陀学久遍,馀力在雕章。
高腊颔髭霜,栖閒寄宝坊。
秘园金侧布,薰夹字旁行。
赐服恩华重,分灯祖意长。
祗陀学久遍,馀力在雕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的生活情景,通过对其日常活动和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禅师修炼佛法、追求精神境界的状态。
"高腊颔髭霜,栖閒寄宝坊。" 这两句形象地表达了禅师年迈须发皆白,如霜雪一般,居住在寺院中的宝坊之中,显得宁静而庄严。
"秘园金侧布,薰夹字旁行。" 禅师在僻静的园林中散步,这里的“金侧”可能指的是装饰华丽或是金色的围栏,而“薰夹字旁行”则描绘了禅师在花间小径上缓慢而行,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感觉。
"赐服恩华重,分灯祖意长。" 这两句表达了对禅师的尊敬和传承佛法的深厚情感,“赐服”是指受封的衣物,而“恩华重”则显示出这份尊贵非同小可;“分灯”是禅宗传灯的象征,代表着禅学的代代相传。
"祗陀学久遍,馀力在雕章。" 禅师长时间地研习佛法,已经达到了精通的地步,“馀力在雕章”则暗示了他对经文的深入理解和精湛的研究能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禅宗修行的意象表达,对这位高僧的敬仰之情。
短篷仅容坐,一滴不通雨。
不料西南风,滂沛遽如许。
荡摇首屡觞,跧弯背欲偻。
行经四桥侧,心动不敢语。
茫洋万顷天,一叶纵掀舞。
翻思田舍乐,甚念篙人苦。
黄昏随意泊,古木荫灵宇。
小作鸡酒愿,欲祷辞未吐。
觉来风回东,快便谁所与。
平明八十里,到家日未午。
万事一翻覆,戚欣何处所。
舟定稍按摩,起身试步武。
一室有馀宽,洗杓命儿女。
门外风涛急,闭门良可禦。
六阙旌门事若何,诸生常不绝弦歌。
鲤庭共禀诗书训,隐巷齐登俊造科。
宗族有光传孝弟,乡闾无讼化淳和。
芝兰子弟相薰习,金石交朋互切磋。
遥望楚江波迥急,却分庐阜影偏多。
题名石鼓围松桂,讲易高堂绕芰荷。
采药路从洪井出,买书船自孺亭过。
我惭已在瀛洲直,不得西山隐薜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