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上如山一束书,青灯岁月已无馀。
从来笔同天人事,佛祖如何以货居。
案上如山一束书,青灯岁月已无馀。
从来笔同天人事,佛祖如何以货居。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宝昙的作品,题为《再答吴仲登三绝(其二)》。诗中描绘了案头堆积如山的书籍,暗示了诗人沉浸在学问和修行之中,青灯照耀下的时光显得尤为珍贵。诗人以“从来笔同天人事”表达出知识和智慧如同天道人事般深邃,暗示读书人的精神追求超越世俗的物质财富。最后一句“佛祖如何以货居”,则以佛祖为例,反问如果连佛祖都不执着于财物,那么作为读书人更应坚守精神层面的清贫,体现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坚守和对物质欲望的淡泊。整首诗寓含哲理,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学术追求和人生境界。
梅花端月繁,梅蕊终冬破。
正色俨当窗,低枝斜应座。
分将霜雪侵,不受脂粉涴。
莫遣朔风吹,飘零成玉唾。
崩崖落云外,怪石相支撑。
穿林出蒙密,忽有青山横。
古寺瞰山腹,飞檐浮太清。
寒流出其右,㶁㶁沿阶鸣。
我昔作胜游,芒鞋弄飞径。
今来四十年,白首徒自惊。
高僧延我入,巾冠耸峥嵘。
假榻寄清梦,飞泉夜澎轰。
残灯闻弈棋,胜负时纷争。
机心亦何有,战罢谩亏成。
钟声随晓风,昴宿西南倾。
骊驹仆在门,吾亦问归程。
大螾身尺馀,辉彩盈首尾。
小虫未知名,长不过半指。
相遭篱畔草,错愕杂忧喜。
孤征有令凶,忿斗莫我止。
交攻久腾突,反覆召倾毁。
螾跳欲忘生,虫怒乃抵死。
奔冲彻心腹,劫捷沸唇觜。
方磨雨痕沙,又堕足迹水。
肥无敏才智,短有毒牙齿。
吾豪且深侵,彼困漫决起。
壮躯俄奄奄,恨血稍泚泚。虫休遂驰归,少顷复临?。
安详衔螾鼻,拖攃绕篱阯。
却纳幽穴中,其将食之矣。
人间有胜负,不在校形体。
楼兰虽雄王,命尽傅介子。
新家巨无霸,一战亦为鬼。
苟惟性资悍,端可制魁伟。
君看小虫威,何独畏封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