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不长满,好花不再红。
妾颜岂长在,君恩亦无终。
君情与妾意,如水东西流。
物态有如此,妾心谁怨尤。
明月不长满,好花不再红。
妾颜岂长在,君恩亦无终。
君情与妾意,如水东西流。
物态有如此,妾心谁怨尤。
这首诗《古意》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对爱情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运用了“明月”、“好花”、“妾颜”、“君恩”等自然景象和情感符号,巧妙地将个人命运与宇宙规律相联系,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情感易变的深刻思考。
首句“明月不长满”,以月亮的盈亏变化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暗示美好事物难以长久保持。接着,“好花不再红”进一步强调了美好事物的短暂性,如同盛开的花朵,一旦凋谢,便无法恢复原貌。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爱情的易逝。
“妾颜岂长在,君恩亦无终”两句,直接点明了女子对自身青春易逝和爱情可能消散的担忧。她意识到自己的容颜不会永远保持,而对方的恩宠也并非永恒不变,表达了对爱情不确定性的深深忧虑。
“君情与妾意,如水东西流”则以水流比喻情感的流动,形象地描绘了男女之间情感的不可控性和易变性。水向东流,象征着情感的不可逆转和难以捉摸,暗示了两人情感的分离和无法预知的未来。
最后,“物态有如此,妾心谁怨尤”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世间万物皆有其自然规律,包括情感的生灭。女子面对这种无法改变的现实,内心充满了无奈和哀愁,却也无处发泄或责怪,体现了对命运的无奈接受和内心的痛苦挣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表达,深刻揭示了人生无常、爱情易逝的主题,展现了古代女性在面对命运时的脆弱与坚强,以及对爱情持久性的渴望与无奈。
风流不减杜陵时,五十为郎未是迟。
孺子亦知名下士,乐人争唱卷中诗。
身齐吏部还多醉,心顾尚书自有期。
要路眼青知己在,不应穷巷久低眉。
黄阁开帷幄,丹墀侍冕旒。
位高汤左相,权总汉诸侯。
不改周南化,仍分赵北忧。
双旌过易水,千骑入幽州。
塞草连天暮,边风动地秋。
无因随远道,结束佩吴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85·
骏马牵来御柳中,鸣鞭欲向渭桥东。
红蹄乱蹋春城雪,花颔骄嘶上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