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但憩此亭,饱看山色足。
若更入山深,宁知真面目。
客但憩此亭,饱看山色足。
若更入山深,宁知真面目。
这首诗描绘了在饱山亭中观赏山色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深入探索自然奥秘的向往。
首句“客但憩此亭”,点明了人物与地点,一位客人在饱山亭中休息。这里的“憩”字生动地表现了客人的悠闲与放松状态,同时也暗示了饱山亭是一个适宜休憩、欣赏风景的地方。
接着,“饱看山色足”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通过长时间观察山色后内心的感受。这里的“饱”字不仅指视觉上的满足,也暗含了心灵上的充实与愉悦。诗人通过“饱看”这一行为,表达了对山色之美的深深陶醉和对大自然的由衷赞美。
后两句“若更入山深,宁知真面目”,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在鼓励读者或自己,如果能深入山中,或许能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真谛,揭示出隐藏于表面之下的深层意义。这里蕴含着对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渴望,以及对自然深层次美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饱山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在自然中的感受,既展现了对眼前美景的赞叹,又激发了对更深层次自然奥秘的探索欲望,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云司转阶例不卑,藩参臬副皆所宜。
君今出守古僰国,过峡万里天之涯。
众为君忧君独喜,负利要自盘根施。
我知作郡得专政,岂是唯唯因人为。
叙封况闻广九邑,其民既远杂以夷。
凿牙穿耳固顽犷,抚之恩信当怀来。
诗书更欲变咮离,文翁之任非君谁。
荔支初红五马到,江山亦为人增奇。
山谷老人有笋赋,读赋食笋君还知。
苦而有味可喻大,历难作事惟其时。
行矣去君侧,去去那复留。
会面谅已难,徘徊滋隐忧。
五里临清川,十里陟崇丘。
转盼路何迥,驰心同水流。
朔风白日暮,瘏马局远步。
思君隔浮云,岂知我中露。
流景不我与,客鬓已非故。
酌彼青兕觥,聊以慰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