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明放龙去饮泉,何事此牧不在天。
山中锄芝亦不恶,未入一班输群仙。
凌明放龙去饮泉,何事此牧不在天。
山中锄芝亦不恶,未入一班输群仙。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埴的作品,属于和诗的一种。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了自己对朋友或同僚不在身边的惆怅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仙界的心境。
首句“凌明放龙去饮泉”,形象地描述了一场春雨过后的清新景象,"凌明"指的是云雾缥缈的山峰,"放龙"则是比喻着春雨如同解脱了束缚的龙一般奔腾而下,去"饮泉",意境开阔。
接着,“何事此牧不在天”,诗人突然转向内心的感慨,表达了一种对远方朋友或同僚不在身边的思念之情。这里的“牧”可能指的是一位隐居的高士或者是诗人的朋友,而“不在天”则是在强调这种相隔遥远,难以相见的感觉。
第三句“山中锄芝亦不恶”,转而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喜爱和向往。“锄芝”指的是采集野生菌类,这里象征着一种与大自然亲近、简朴自在的生活状态。"亦不恶"表明即便是在山中过这样的生活,也是诗人所乐见的。
最后一句“未入一班输群仙”,则显露出诗人超脱尘世,向往仙境的心声。“未入一班”意味着还未能加入那些已经成仙的人群,“输群仙”则是在表达自己虽然尚未能够达到那种境界,但内心中对那份自由和神奇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递出诗人对于朋友或理想生活状态的深切怀念,以及对超脱凡尘、追求更高精神世界的渴望。
节以同怀著,忠繇易代伸。
地经孤竹国,祠仰采薇人。
但识彝伦叙,那知革命新。
饿夫无与偶,天子不能臣。
叹息黄虞没,衰徂志行屯。
正冠皆激义,脱屣为求仁。
诣绝操疑隘,风高气益振。
西山无表石,东海几扬尘。
百世师如在,三宗历久湮。
顽廉徵后起,秩祀率先民。
像蚀型模古,诚通謦咳亲。
闪青檐荫柏,湘绿俎羞蘋。
希圣谈宁易,含贞事孔辛。
永言思大老,莫漫愧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