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垂虹,顿成千古伤心地。灵均怨思。
祗托微波寄。旧梦松陵,曾共双桡舣。回望里。
水云无际。枉费词人泪。
一曲垂虹,顿成千古伤心地。灵均怨思。
祗托微波寄。旧梦松陵,曾共双桡舣。回望里。
水云无际。枉费词人泪。
这首《点绛唇》是吴昌绶在清末近现代初所作,以“题缪筱珊垂虹感旧图,盖为蒋鹿潭作也”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往昔情感的深切感慨。
“一曲垂虹”,开篇即以“垂虹”这一意象引入,垂虹本是古代传说中的一座桥,此处借指特定的历史场景或情感寄托之地,暗示着某种难以言说的哀愁与怀念。接下来,“顿成千古伤心地”,直接点明了此地成为了承载千古悲情的地方,强调了其情感的深厚与深远。
“灵均怨思。祗托微波寄。”这里引用了屈原(字灵均)的故事,屈原投江自尽,其哀怨之情通过江水(微波)得以寄托,暗喻了诗人对某位历史人物或情感对象的深切思念与哀悼。通过“祗托微波寄”这一句,不仅展现了情感的深沉,也体现了诗人对情感表达方式的独特理解。
“旧梦松陵,曾共双桡舣。”“松陵”与“双桡”分别指向地点与行动,暗示了诗人与某人在松陵共同停留,划船而行的情景。这一细节描绘了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增添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回望里。水云无际。”这两句通过视觉与想象的结合,描绘了诗人回望过去时,眼前只见无边的水天一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遥远,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
“枉费词人泪。”最后,诗人感叹道,尽管有许多词人曾为此处的景色或情感留下泪水,但这些泪水似乎都显得徒劳无功。这句话既是对前人情感的共鸣,也是对自己情感表达的一种反思,强调了情感的深刻与复杂性。
整体而言,这首《点绛唇》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历史人物与往昔情感的深切怀念与感慨,语言含蓄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