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典肃陈,神居邃启。春伯联事,秋官相礼。
有来雍雍,登歌济济。缅维主鬯,庶歆芳醴。
明典肃陈,神居邃启。春伯联事,秋官相礼。
有来雍雍,登歌济济。缅维主鬯,庶歆芳醴。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祭祀活动的庄重氛围。开篇“明典肃陈,神居邃启”两句,设定了一个清晨祭祀前的宁静画面,祭祀的规则和仪式被详细地摆放着,神灵似乎隐约可见,气氛庄严而又神秘。
“春伯联事,秋官相礼”进一步强调了季节与职责之间的关联,春天可能是负责祭祀的官员紧密合作之时,而秋天则是官员们相互之间恪守礼仪之时。这两句诗表明了古人对于时间和职责的尊重,以及对传统礼仪的坚持。
“有来雍雍,登歌济济”中的“雍雍”形容祭祀队伍或参与者步伐整齐,气氛肃穆,而“登歌济济”则描绘了祭祀过程中人们唱歌的场景,那些歌声似乎能够沟通天地。
“缅维主鬯,庶歆芳醴”两句诗,表现了祭祀时对神灵的怀念和敬仰,以及向神灵献上的美酒。这里的“缅维主鬯”可能是指祭祀前后的沉思与纪念,而“庶歆芳醴”则是具体的祭品之一,展现了古人对祭祀礼仪的精细和虔诚。
整首诗通过对祭祀过程的描绘,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于自然、季节、职责以及神灵的尊重与崇拜,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秩序和礼制的高度重视。
是花是竹。有叶分个字,香含皱玉。
种傍粉垣,小样娟娟数丛绿。
空谷佳人自倚,笼翠袖、肌肤生粟。
料不为、去去春光,芳意碎如蹙。梅熟。雨又足。
似未坼柳绵,那怕风逐。
晓禽乱扑,红豆相思几时啄。
长记瑶瓶供养,伤岁暮、寒盟难续。
试看取、开遍也,一枝怨独。
长空小雨微晴,疏帘半捲东风紧。
吴绵乍褪,越罗初试,轻寒犹剩。
屏却烦嚣,闲描绣谱,深闺清静。
正参差未就,垂阳解意,虚窗外、摇纤影。
绣遍春三好景。爱平林、绿阴遮径。
粉蝶翩翩,花枝妩媚,雀儿明净。
夕照低檐,针绒检点,香添凤饼。
共推敲、秀句新词,别有一般清兴。
问极天涯,人何处,庭际绿阴铺遍。
湘云连翠幕,动凄凉怀抱,又成斜眄。
试问姮娥,人间苦别,谁最伤高怀远。
阑干凭来久,正斜阳暗淡,斗星偷换。
剩烟缕垂杨,参差纤影,伴人深院。新荷开又卷。
流萤小、空绕银河岸。
谩荡起、多情明月,寂寂凉生,傍清池、春光都变。
不是东风里,休再问、画梁归燕。诉痴绿、春深浅。
回首无语,今夕断肠谁管。墙阴一痕蕉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