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根殊胜竹皮冠,欲著先须短发乾。
要使山林人共见,不持方帽禦风寒。
竹根殊胜竹皮冠,欲著先须短发乾。
要使山林人共见,不持方帽禦风寒。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属于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中的第一首。诗中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希望友人能够在社会上脱颖而出的愿望。
“竹根殊胜竹皮冠”,这里的“殊胜”表达了一种超越常规的美好。竹根和竹皮都是竹子的部分,但诗中指出竹根比竹皮更加优雅,形象地说明了作者赠送这顶竹冠的特别之处。这不仅是对物品本身的赞赏,也反映了王安石对友人独特个性的认可和欣赏。
“欲著先须短发乾”,这里的“著”指的是戴上或佩戴。诗句表达了一种急切的心情,希望能够尽快将这顶竹冠送到朋友手中,让它发挥作用,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件装饰品被闲置。这反映了王安石对友人即将面临的考验或挑战给予的关心和支持。
“要使山林人共见”,这里的“山林”通常指的是隐逸之地,引申为世外桃源。诗句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这顶竹冠,让朋友不仅在隐逸之地,即便是在更广阔的人群中,都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和尊重。
“不持方帽禦风寒”,这句话则是对友人的一种提醒或建议。王安石通过诗句告诉我们,虽然竹冠有其特殊的美好,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实用性。在北宋的冬天,风寒可能会给人带来不适,因此作者劝诫朋友在需要的时候,也应该选择更为实用的头饰以保暖。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冠的描绘和赠送过程,以及对友人的关怀与提醒,展现了王安石作为文学家精湛的笔触和深厚的情感。
幽人筑小圃,自乐不知老。
闻名虽已熟,相见苦不早。
忘怀倾盖间,什我羁旅恼。
春风入芳林,乘兴聊一讨。
嘉葩寒未开,美木晴更好。
飘零桃与杏,残红委烟草。
急令招小阮,谈笑款清抱。
披襟步方池,散策穷远岛。
翛然适我情,忘此归志浩。
人生暂寄身,宠辱何足道。
舐痔得车多,未可骄黄槁。
一杯且相属,起舞不须翿。
文楸响玉子,更试兵家捣。
羸形乍泉涨,猛势惊电扫。
应怜客素痴,屡劝罚觥倒。
归待月华生,清光满春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