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已报韩仇日,靖节终成晋隐时。
不可山中无伴侣,虬翁笑谓舍予谁。
留侯已报韩仇日,靖节终成晋隐时。
不可山中无伴侣,虬翁笑谓舍予谁。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张良(留侯)和陶渊明(靖节),以及虚构的“虬翁”,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隐逸与责任的主题。
首句“留侯已报韩仇日”,引用了张良的故事,他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并在刘邦称帝后,帮助其报了韩王室被灭之仇。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为国家和正义而奋斗的肯定。
次句“靖节终成晋隐时”,提到陶渊明,他因不满官场黑暗,辞官归隐,成为东晋时期的著名隐士。这里赞扬了陶渊明追求内心自由和平静生活的勇气和智慧。
“不可山中无伴侣”一句,表达了即使在隐居生活中,也需要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性。
最后,“虬翁笑谓舍予谁”则以虚构的“虬翁”形象,提出问题:如果在山中没有可以分享生活、思想的朋友,那与隐居有何不同?这句诗引出对隐逸生活本质的思考,即真正的隐逸不仅仅是身体的远离尘嚣,更是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交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探讨了个人价值、社会责任、隐逸生活与社会联系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