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袖归来意豁如,故园生计岂应疏。
门前已少相过辙,架上仍多未读书。
暮雨苔痕封僻径,夕阳山色满精庐。
隔湖二顷沮洳地,筑土疏泉学种鱼。
拂袖归来意豁如,故园生计岂应疏。
门前已少相过辙,架上仍多未读书。
暮雨苔痕封僻径,夕阳山色满精庐。
隔湖二顷沮洳地,筑土疏泉学种鱼。
此诗描绘了一位归隐者在故园的生活情景与心境。首句“拂袖归来意豁如”,生动展现了主人公潇洒决绝的归隐姿态,以及内心的豁达与自由。接下来,“故园生计岂应疏”一句,既是对生活状态的描述,也流露出对简单朴素生活的满足与认同。
“门前已少相过辙,架上仍多未读书”,通过门前车辙稀少与书架上未读之书的对比,形象地展示了归隐后的宁静与充实。门前的冷清象征着远离尘嚣,而书架上的书籍则代表了精神世界的丰富与追求。
“暮雨苔痕封僻径,夕阳山色满精庐”,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美丽。傍晚时分,细雨蒙蒙,青苔覆盖的小径显得更加幽静;夕阳映照下的山色,为简朴的居所增添了几分诗意与温暖。这样的景象不仅美化了生活环境,也衬托出归隐者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最后,“隔湖二顷沮洳地,筑土疏泉学种鱼”,通过描述在湖边开垦土地、引水养鱼的情景,展现了归隐者的生活情趣与智慧。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与利用,更寓意着在平凡生活中寻找乐趣与意义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归隐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在自然与心灵双重层面上的自由与满足,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深刻体悟和对精神世界不懈探索的追求。
霖雨五日风不回,百川流沫连山来。
洪涛拍天浩荡而崔嵬,驱沙走石龙门开。
白日不到地,沧江一何哀。
三山反在八水下,一苇阻绝天之涯。
与君起登江上台,节物感我旷士怀。
六龙行天太阴死,妖蛟孽虺胡为哉。
蜗皇功亏禹德衰,吾恐地轴今将颓。
短歌微吟为君起,丈夫壮年要为者何事。
请君起长楫,共击三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