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书还出谷,为有故人怜。
手版趋西府,心期在北燕。
聚沙规塞外,测漏报军前。
不受风尘色,人今似鲁连。
徵书还出谷,为有故人怜。
手版趋西府,心期在北燕。
聚沙规塞外,测漏报军前。
不受风尘色,人今似鲁连。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王亮卿将之塞上以诗见投赋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王亮卿即将前往边塞的关切与期待。首句“徵书还出谷”,写友人因朝廷征召而离开山谷,显示出其使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有故人怜"则流露出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对他的出征充满怜惜。
"手版趋西府"描绘了王亮卿手持文书匆忙赶往西府的情景,西府可能指军事指挥机构,显示出友人肩负的责任重大。"心期在北燕"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此行的目标——北方边疆的期望和祝愿,希望他能在北燕之地建功立业。
"聚沙规塞外"运用比喻,暗示友人将在边塞地区艰苦奋斗,如同积沙成塔般逐步建立功勋。"测漏报军前"进一步强调友人在前线的时间感和责任感,通过测量漏壶来掌握时间,确保军事行动的精准。
最后两句"不受风尘色,人今似鲁连",以鲁连子的典故赞美王亮卿的高尚品格,表示他不为世俗风尘所染,有着像鲁连一样淡泊名利、忠诚报国的精神风貌。整首诗情感真挚,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对边关事业的热切关注。
水南水北雪纷纷,雪里欢游莫厌频。
日日暗来唯老病,年年少去是交亲。
碧毡帐暖梅花湿,红燎炉香竹叶春。
今日邹枚俱在洛,梁园置酒召何人。
闲居静侣偶相招,小饮初酣琴欲调。
我正风前弄秋思,君应天上听云韶。
[云韶,雅曲,上多与宰相同听之。
]时和始见陶钧力,物遂方知盛圣朝。
双凤栖梧鱼在藻,飞沈随分各逍遥。
想尔到边头,萧条正值秋。
二年贫御史,八月古邠州。
丝管闻虽乐,风沙见亦愁。
望乡心若苦,不用数登楼。
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
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
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
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
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
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
义心如石屹不转,死节如石确不移。
如观奋击朱泚日,似见叱诃希烈时。
各于其上题名谥,一置高山一沉水。
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
长使不忠不烈臣,观碑改节慕为人。
慕为人,劝事君。
百花落如雪,两鬓垂作丝。
春去有来日,我老无少时。
人生待富贵,为乐常苦迟。
不如贫贱日,随分开愁眉。
卖我所乘马,典我旧朝衣。
尽将沽酒饮,酩酊步行归。
名姓日隐晦,形骸日变衰。
醉卧黄公肆,人知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