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渡沙河》
《渡沙河》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溶漾澄明彻底清,鸬鹚惯客不相惊。

却疑洛水新霜后,八节滩津石柱声。

(0)
翻译
水面清澈见底,鸬鹚习以为常,不会被过往船只惊扰。
让人误以为这是洛水中冬霜之后的景象,听着那如同八节滩津石柱撞击的流水声。
注释
溶漾:形容水波荡漾。
澄明:清澈明亮。
彻底清:非常清澈。
鸬鹚:水鸟,善于潜水捕鱼。
惯客:常客,习惯于这里的环境。
洛水:古代河流名,这里可能指类似洛水的景色。
新霜后:下过霜后的冬天。
八节滩津:地名,可能指有特殊地貌或水流特点的地方。
石柱声:形容水流冲击石头发出的声音,如石柱撞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澈的水景画面。"溶漾澄明彻底清"一句,通过“溶漾”二字传达出水流的柔和与缓慢,同时也映衬出水质的清澈透明,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而“鸬鹚惯客不相惊”则表明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连习以为常的鸟儿也不再对过往的行者产生惊吓,这种和谐共处的情景,更添了一份自然与生命和谐共存的美感。

然而,“却疑洛水新霜后”一句,却引入了时间的变迁和环境的微妙变化,诗人似乎在怀疑这清澈的水面是否已经被初冬的霜雪所覆盖。"八节滩津石柱声"则是对声音的精细捕捉,在这里,"石柱声"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河流中石柱间涌动的声音,更暗示了一种坚定与稳固,这也许是诗人内心所寄托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体验和情感寄托,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时间流转和环境变化的敏锐洞察。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故宫人

汉宫遗事剪灯论,共指青衫认泪痕。

今夕惊沙满蓬鬓,始知永巷是君恩。

(0)

简侯研德并示记原

当飨休听《暇豫歌》,破巢完卵为铜驼。

国殇何意存三户,家祭无忘告两河。

击筑泪从天北至,吹箫声向日南多。

知君耻读《五裒传》,但使生徒废《蓼莪》。

(0)

菩萨蛮.十七夜

团圞一昔心头热。昨宵风景先离别。归去近红镫。

泪痕添几层。弦愁凭凤纸。诗稿钞三四。

只是断肠多。月明今夜何。

(0)

晚过高邮

绿杨遥指数归程,湖水连天八月平。

两岸人声喧晚市,几行鸦影入荒城。

野花篱落孤烟直,衰草祠堂老树横。

却忆画船秋泛棹,去年今日不胜情。

(0)

有赠·其二

幽兰并蒂写齐纨,知否烟汀得地安。

千里潇云湘水阔,孤根不耐九秋寒。

(0)

叠前韵答振之·其二

也如郊岛两诗囚,吟袂同悲宋玉秋。

好丑随人初嫁女,盛哀阅世旧封侯。

多才自古难青眼,好友于今渐白头。

万事若能如我意,大河应亦向西流。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