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劝忠楼》
《劝忠楼》全文
宋 / 崔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闻说骊龙睡九渊,觉来头角去升天。

官封越国三千户,血食新安五百年。

锦轴尚标唐岁月,彩楼重见宋山川。

收藏石匣非无意,留与江南野史传。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uànzhōnglóu
sòng / cuīyǎn

wénshuōlóngshuìjiǔyuānjuéláitóujiǎoshēngtiān

guānfēngyuèguósānqiānxuèshíxīnānbǎinián

jǐnzhóushàngbiāotángsuìyuècǎilóuzhòngjiànsòngshānchuān

shōucángshíxiáfēiliújiāngnánshǐchuán

翻译
听说骊龙沉睡在深深的九渊之下,一觉醒来,它的头角直冲云霄仿佛升天。
它被封为越国的三千户之主,享受着新安地区五百年的祭祀。
华丽的锦轴上还印有唐朝的印记,彩色的楼阁再次映照宋代的山河风貌。
这珍贵的收藏并非无心之举,而是有意留给江南的野史传扬。
注释
骊龙:古代神话中的神龙,象征吉祥和权力。
升天:比喻地位提升或死后成仙。
血食:古代祭祀时供奉牺牲,此处指受人祭祀。
新安:古地名,今安徽黄山一带。
石匣:坚固的石制容器,用于珍藏物品。
江南:泛指长江以南地区,这里可能特指某个具体的江南地区。
野史:未经官方编纂,流传于民间的历史记载。
鉴赏

这首诗名为《劝忠楼》,作者是宋代诗人崔鶠。诗中通过骊龙的神话传说,寓意深远。首句“闻说骊龙睡九渊”,以骊龙象征深藏不露的忠臣,暗示其隐逸于民间。次句“觉来头角去升天”则象征着忠臣一旦被朝廷发现,其才德将得到认可,得以施展抱负。

接下来的两句“官封越国三千户,血食新安五百年”,描绘了忠臣受封的荣耀和长久的影响,寓意其忠诚事迹将被世代铭记。诗人进一步强调历史的见证,“锦轴尚标唐岁月,彩楼重见宋山川”,表明忠臣的事迹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还跨越了唐宋两朝,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瑰宝。

最后一句“收藏石匣非无意,留与江南野史传”,表达了诗人对忠臣事迹的珍视和期待,希望这些历史记录能流传于后世,成为民间口耳相传的野史佳话。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历史感,展现了诗人对忠诚美德的赞美和对历史传承的重视。

作者介绍

崔鶠
朝代:宋

崔鶠(yǎn),元佑进士,任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司户参军、筠州(今江西高安)推官。宣和六年(1124)起用为宁化军(治所在今山西静乐北宁化)通判,召为殿中侍御史。宋钦宗即位,以谏官召用,上书论蔡京之奸时,曾论及当时的文禁:“若苏轼、黄庭坚之文章,范镇、沈括之杂说,悉以严刑重赏,禁其收藏。其苛锢多士,亦已密矣。”而此时北宋垂亡矣。他深知局势难以挽回,“每叹天下事不可为”(吕本中《师友杂志》),不久得挛疾而卒。
猜你喜欢

河道总督署斋联

要办事,莫生事,要任怨,莫敛怨;

可兴利,毋近利,可急功,毋喜功。

(0)

江天一览亭联联

天镜照晴空,李白乍来又坡老;

石钟留胜迹,小姑依旧对彭郎。

(0)

挽张之洞联

侍从具孤忠,涕泣陈词,迄今大统有归,瞑目九原方靡恨;

台衡仍素志,艰贞蒙难,岂料三年未竟,惊心六艺绝微言。

(0)

集句联

如气之秋,窈窕深谷;犹春于绿,茬苒在衣。

(0)

时务学堂联

三古遗规重庠序;九州奇变说山河。

(0)

塘尾张姓祖祠入火

金鉴着家声,从塘尾而溯源流,九派波光锦世泽;

青钱开甲第,就桃山以培木本,万枝秀发庆云礽。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