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山下开元寺,石刻觚棱尚宛然。
琬琰字形存晋法,依稀文律记唐贤。
树经劫火枝全死,塔裂惊霆瓦半悬。
阶下村翁还好事,摩挲为问几何年。
孤山山下开元寺,石刻觚棱尚宛然。
琬琰字形存晋法,依稀文律记唐贤。
树经劫火枝全死,塔裂惊霆瓦半悬。
阶下村翁还好事,摩挲为问几何年。
这首诗《福善寺开元石幢》由元末明初诗人王翰所作,通过对孤山山下开元寺中石刻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传承。
首联“孤山山下开元寺,石刻觚棱尚宛然”,开篇点题,描述了孤山之下,古老的开元寺中,石刻的觚棱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庄严的画面。
颔联“琬琰字形存晋法,依稀文律记唐贤”,进一步深入,赞美石刻上的文字,其形制保留着晋代书法的韵味,文法则仿佛记载着唐代文人的风范,既体现了古代书法艺术的魅力,也暗示了历史文化的延续。
颈联“树经劫火枝全死,塔裂惊霆瓦半悬”,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暗喻历史的变迁和战争的残酷。树木在劫难中凋零,古塔在雷电中裂开,瓦片半悬,形象地描绘了战争过后一片荒凉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
尾联“阶下村翁还好事,摩挲为问几何年”,以村翁摩挲石幢询问其年代作为结尾,既体现了人们对历史的尊重与好奇,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村翁的举动,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历史的追寻之中,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综上所述,《福善寺开元石幢》不仅是一首描绘历史遗迹的诗歌,更是一次对时间、文化、历史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探讨。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王翰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融合在一起,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关怀。
甓社湖平净如镜,水色天光淡相映。
嗷嗷征雁吐清音,醉倚柁楼闲自听。
听去听来情转恶,大星将沉小星落。
霜风凄凄何处来,吹散馀音满寥廓。
对景令人忆故居,乡园遥在海之隅。
高堂白发应无恙,愿寄平安两字书。
维公闽海彦,才名孰能先。
襟怀冰雪清,节操金石坚。
柏府久敡历,薇垣适乔迁。
岂惟风纪振,复见政化宣。
方图报圣恩,一疾遽沉绵。
夙志竟莫酬,饮恨归重泉。
余久慕英槩,忍闻讣音传。
载歌薤露词,不觉泪潸然。
幸有太史辞,煌煌贲新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