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自爱黄金膝,肯屈榛芜草棘深。
弗似灌溪闲上座,尼坛再展不同心。
平生自爱黄金膝,肯屈榛芜草棘深。
弗似灌溪闲上座,尼坛再展不同心。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选择的深刻思考。首句“平生自爱黄金膝”,以“黄金膝”象征珍贵、高雅的生活追求或理想,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然而,“肯屈榛芜草棘深”则揭示了在追求这种生活时可能面临的艰难险阻,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以及在复杂环境中坚持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弗似灌溪闲上座”,通过对比手法,将自己与“灌溪闲上座”进行区分,这里的“灌溪闲上座”可能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而诗人则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这句诗强调了诗人的独立性和对自身选择的坚持。
最后一句“尼坛再展不同心”中的“尼坛”通常指佛教中的僧侣修行之地,这里可能暗指诗人内心深处的信念或追求。通过“再展不同心”,诗人表达了在经历种种考验后,内心更加坚定,不再随波逐流,而是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个人价值的坚持、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以及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妥协的精神。通过细腻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哲学思考。
云巢示我良马图,一骑欲水一骑刍。
竹批双耳目摇电,毛色纯一骨相殊。
何人貌此真权奇,笔端疑有渥洼池。
驽骀当用骅骝老,赢得画图人看好。
盆中饮,槽中秣,无用霜蹄空立铁。
何如渴饮长城濠上波,饥则饱吃天山禾。
振首长鸣载猛士,龙荒踏碎犬羊窠。
子去寻名胜,何惭著布衣。
出门知所乡,在旅亦如归。
道谊无穷达,文章有是非。
寄声陈与赵,相赏莫相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