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负斧扆,成王何夔夔。
武王昔不豫,剪爪投河湄。
贤圣遇谗慝,不免人君疑。
天风拔大木,禾黍咸伤萎。
管蔡扇苍蝇,公赋鸱鸮诗。
金縢若不启,忠信谁明之。
周公负斧扆,成王何夔夔。
武王昔不豫,剪爪投河湄。
贤圣遇谗慝,不免人君疑。
天风拔大木,禾黍咸伤萎。
管蔡扇苍蝇,公赋鸱鸮诗。
金縢若不启,忠信谁明之。
这是一首充满了历史典故和深刻哲理的古诗,通过对周公、成王及武王等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对于贤圣之人遭遇谗言与怀疑的思考。同时,也反映出忠信之士在世间难以得到理解与赏识的无奈。
首句“周公负斧扆”中的“负斧”,意指周公肩负重任,像是在说他背负着国家大事;“成王何夔夔”,则形容成王之贤明广大。紧接着,“武王昔不豫,剪爪投河湄”中,武王昔日的英勇举动,如同剪掉獠牙般,不再是当年的豫章。
“贤圣遇谗慝,不免人君疑”,这两句直接点出了诗歌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即那些德高望重之人,甚至包括国王在内,也难逃诽谤与怀疑。接着,“天风拔大木,禾黍咸伤萎”用了天气强劲摧毁巨树,而细小草木也跟着受损的自然现象来比喻世间对于贤者的无情打击。
“管蔡扇苍蝇,公赋鸱鸮诗”,这里引用了古代音乐家、政治家的名字,以及传说中不吉祥的鸟类,以此表现对那些不被时人理解的忠信之士的同情和赞美。
最后,“金縢若不启,忠信谁明之”,则是用金縢(一种精致的锁具)来比喻忠诚之心,如若没有人去开启这份珍贵,那么忠信的心意又有谁能理解呢?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巧妙运用,表达了诗人对于贤者的悲哀以及忠信之士难以被世间所明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