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国不在远,舟中乃可见。
炎凉不在时,交情乃可知。
昔作通家好,齐言永相保。
一富有一贫,便成行路人。
相逢不相识,薄夫堪叹息。
我不愿倾北海樽,亦不愿书翟公门。
但愿同心二三子,百年无改共生死。
敌国不在远,舟中乃可见。
炎凉不在时,交情乃可知。
昔作通家好,齐言永相保。
一富有一贫,便成行路人。
相逢不相识,薄夫堪叹息。
我不愿倾北海樽,亦不愿书翟公门。
但愿同心二三子,百年无改共生死。
这首《结交行》由明代诗人浦源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世间的友情与世态炎凉,以及在不同境遇下朋友间关系的变化。
首句“敌国不在远,舟中乃可见”,以“敌国”比喻难以逾越的隔阂或对立,而“舟中”则象征着相聚的短暂与偶然,暗示了即使在看似近在咫尺的关系中,也可能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鸿沟。接下来,“炎凉不在时,交情乃可知”一句,揭示了时间是检验真挚友谊的试金石,只有在经历了人生的冷暖之后,才能真正看清彼此之间的交情深浅。
“昔作通家好,齐言永相保”表达了过去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长久承诺的期待。“一富有一贫,便成行路人”则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残酷,即财富的差异往往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如同陌路。最后,“相逢不相识,薄夫堪叹息”感叹于世态炎凉,即便是曾经的朋友,在命运的流转中也可能变得陌生,令人感慨万千。
“我不愿倾北海樽,亦不愿书翟公门”两句,表明了诗人不愿为了追求物质的享受或虚名而牺牲真正的友情,体现了对真诚友谊的珍视。“但愿同心二三子,百年无改共生死”则是对理想中永恒不变的友情的向往,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携手走过一生,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能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死。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赞美,也有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洞察力和对真挚友谊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