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僧请释金刚经卒轴》
《僧请释金刚经卒轴》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律诗

杵形中实两头虚,法喻初中后善俱。

九类众生同寂静,四重我相顿消除。

人天但仰悬河辩,蚊蚋难藏烈焰殊。

悟了更须防老汉,紫罗帐里撒真珠。

(0)
鉴赏

这首诗以比喻手法阐述佛法的深邃与实践的重要性。首句“杵形中实两头虚”形象地描绘了佛法的内在充实与外在的虚空,强调了修行者内心的真实与外在行为的空无。接下来,“法喻初中后善俱”则指出佛法贯穿始终,善行应贯穿修行的全过程。

“九类众生同寂静”表达了佛法普适性,无论何种众生,都能通过修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四重我相顿消除”则强调了去除自我执念的重要性,这是佛法修行的关键一步。

“人天但仰悬河辩”与“蚊蚋难藏烈焰殊”形成对比,前者象征着高深的佛法辩论如同天上的河流,令人仰望;后者则比喻烈火之下的微小生物难以藏身,暗示佛法的真理如同烈火,能照亮一切,揭示真相。这两句诗强调了佛法真理的普遍性和穿透力。

最后,“悟了更须防老汉,紫罗帐里撒真珠”提醒修行者即使悟道,仍需警惕自我,避免陷入自满或误解。这里的“老汉”可能象征着修行过程中的陷阱或自我膨胀,而“紫罗帐里撒真珠”则比喻在深入理解佛法之后,能够更加精微地把握其精髓,如同在华贵的紫色帷帐中散落珍贵的珍珠,寓意着智慧的光芒与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佛法的普遍性、实践的重要性以及修行者自我警醒的必要性,展现了佛法的深邃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病中感春

老去春来已薄情,体中病后更竛竮。

海棠红酽飞成雪,杨柳金浓染作青。

到得当家饶景物,不如旧日借园亭。

一杯欲把还休去,遮莫莺花笑独醒。

(0)

送章汉卿归宣城

竹叶孤斟久,梅花远信疏。

如何穷巷辙,忽枉故人车。

伯仲俱佳士,云霄政望渠。

相从又相别,欲别重踌躇。

(0)

送钱寺正出守广德军二首·其一

四十专城古已稀,君侯五七更英奇。

九重临遣廷尉正,千里驩迎循吏师。

鸿雁同科金玉律,鹓雏先集凤凰枝。

少年勇退无人会,孤竹初心逊伯夷。

(0)

送周仲觉访来又别

酒边诗里久尘埃,见子令人病眼开。

无夕不谈谈不睡,看薪成火火成灰。

小留差胜匆匆别,欲去何如莫莫来。

渠政功名我岩壑,老身谁子共归哉。

(0)

和张功父梦归南湖

一生两事苦相关,从仕居贫并作难。

顾我雪穿行脚袜,羡君身作在家官。

晓分京兆月半璧,夕问南湖水几竿。

桃李能言春满坐,向人犹自诉霜寒。

(0)

和文明主簿叔见寄之韵二首·其一

古声弹九寡,妙学足三多。

十载才重见,百年当几何。

入州非不肯,出伏即相过。

安得看云语,金盆仄白河。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