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门寂寂有儒风,相对高人笑语同。
何必隔篱沽取醉,新诗初就竹炉红。
衡门寂寂有儒风,相对高人笑语同。
何必隔篱沽取醉,新诗初就竹炉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生活场景,通过“衡门”、“儒风”、“高人”等词汇,营造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境界的氛围。诗人以“寂寂”形容环境的清幽,与“高人”的存在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人物的超凡脱俗。通过“笑语同”这一细节,展现了人物间的和谐与默契,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何必隔篱沽取醉”,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淡然态度,认为真正的快乐和满足不在于外在的物质追求,而在于内心的平静与精神的愉悦。“新诗初就竹炉红”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创作新诗的过程,不仅体现了个人的精神追求,也与温暖的竹炉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富有诗意的生活情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强调了精神层面的富足与满足,是对传统儒家文化中“内圣外王”思想的一种艺术化表达。
未知今是昔云非,五老年皆到古稀。
廉饮堂前玉兰放,大雄宝殿梅花飞。
春光劝客须尽醉,鸟声呼人且息机。
明朝花落更可惜,白头一瘦那得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