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卧病月馀呈子由二首·其二》
《卧病月馀呈子由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风叶鸣窗已复朝,唤回归梦故山遥。

酒壶暗淡浮尘集,药鼎青荧败叶烧。

闭户独依寒蟋蟀,移床近就雨芭蕉。

雪深更请安心术,长日如年未易消。

(0)
翻译
清晨风声透过窗户,唤醒了我归乡的梦境,那故乡似乎遥远。
酒壶上积满了尘埃,显得暗淡,药鼎中燃烧着枯败的叶子,发出青荧的光。
我关上门,独自依靠在寒夜里鸣叫的蟋蟀旁,把床移到能听到雨打芭蕉的地方。
雪越深,我更需静心修炼,漫长的日子如同年岁般难以消磨。
注释
风叶:清晨的风声和落叶。
鸣窗:敲击窗户的声音。
唤回:唤醒。
归梦:回家的梦。
故山:故乡的山。
酒壶:装酒的容器。
暗淡:昏暗。
浮尘:飘浮的尘埃。
药鼎:炼制药材的器具。
青荧:青绿色的微光。
败叶:枯黄的叶子。
闭户:关门。
独依:独自依靠。
寒蟋蟀:寒冷夜晚的蟋蟀。
移床:移动床铺。
雨芭蕉:雨中的芭蕉叶。
雪深:大雪深厚。
安心术:静心修炼。
长日如年:漫长的白天像过了一年。
未易消:不易消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名为《卧病月馀呈子由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愁苦之情和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

"风叶鸣窗已复朝,唤回归梦故山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夜晚被风声惊醒,心中又勾起了远方家乡的思念。这里的“风叶”指的是树叶在风中的声音,常用来比喻窗外的风声。“复朝”意味着天亮,夜已过去,而“唤回归梦”则是诗人被风声唤醒后的感受,他的梦境随之破碎,思念家乡的心情油然而生。

"酒壶暗淡浮尘集,药鼎青荧败叶烧。"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病中所见的一幕。酒壶因长时间未用而蒙上厚厚的灰尘,反映出诗人的生活已经颓废。同时,“药鼎”指的是煎药用的器具,这里“青荧”形容药鼎上凝结的水珠,而“败叶烧”则是为了取暖而燃烧枯叶的情景,都是病中无奈之举。

"闭户独依寒蟋蟀,移床近就雨芭蕉。"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孤独与病痛中的感受。“闭户”意味着关闭门窗,与世隔绝,“独依”则是独自一人依赖着某物以求慰藉,这里的“寒蟋蟀”可能是室内唯一的生命伴侣,带给诗人一种孤独而又微小的安慰。后两句则写出了诗人为了避雨而移床至近处,并且选在了能听见雨声的芭蕉树下,这里的意象和声音都是对内心感受的一种映射。

"雪深更请安心术,长日如年未易消。"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安心静养,同时也反映出时间对他来说变得无比漫长的感觉。“雪深”通常象征着外界的寒冷与静谧,而“请安心术”则是请求医者提供一种稳定心神的方法。"长日如年未易消"形容的是病中时光的流逝,日子过得像一年那样漫长,而这份痛苦并非轻易能够摆脱。

整首诗通过对室内外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个人感受和心理活动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在病中所体验到的孤独、无助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寿郑母何太夫人兼呈令子太史·其二

百岁孙嵩母,吾今亦似君。

人言牲鼎好,不及玉堂芬。

无欲同朱萼,多才且白云。

郑家馀巨枣,食我肯相分。

(0)

送徐司业·其一

徐庾才华盛,相逢慰所思。

六朝名父子,一代好人师。

路指京华日,情牵海峤时。

自怜同越鸟,持赠只南枝。

(0)

题蒲涧帘泉宴坐图为朱君·其三

闻道漳河日,君为佐郡贤。

赋裁铜雀下,杯引玉鱼边。

未老身难隐,成童道已传。

千金方不少,内外葛洪篇。

(0)

王将军府中牡丹盛开有赋·其二

花估持来远,兼金买几枝。

露香多在蕊,酒晕更生姿。

地暖重楼少,天晴淡粉滋。

将军饶丽藻,最与紫芳宜。

(0)

后嘉鱼诗·其十二

小雅知名早,诗人几溯洄。

频从丝网得,不上竹竿来。

一下文犀箸,忘持白玉杯。

相酬无好咏,深愧大夫才。

(0)

秋日书怀·其一

梁鸿元烈士,范蠡本狂人。

奇策知无用,高风祗自亲。

青琴依学道,黄菊笑居贫。

图史舂边荫,吾生合苦辛。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