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天然一幅缣,溪流山峙画图兼。
溪环山涧清音发,山挂溪云翠色添。
摩诘不须天巧弄,恺之那用彩毫拈。
千峰万壑看难尽,时有花香两袖黏。
造物天然一幅缣,溪流山峙画图兼。
溪环山涧清音发,山挂溪云翠色添。
摩诘不须天巧弄,恺之那用彩毫拈。
千峰万壑看难尽,时有花香两袖黏。
此诗描绘了一幅自然山水的壮丽画卷。开篇“造物天然一幅缣”,以“缣”喻纸,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接着“溪流山峙画图兼”,将溪水与山峦并置,构成了一幅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山水画。
“溪环山涧清音发,山挂溪云翠色添。”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溪流环绕山涧,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而山间悬挂着的溪云则为翠绿的山色增添了层次感和生动性。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发”和“添”两个动词,使画面更加鲜活。
“摩诘不须天巧弄,恺之那用彩毫拈。”这里引用了唐代画家王维(摩诘)和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例子,表达了诗人认为眼前的自然美景已经足够完美,无需人为的刻意修饰。这种自信和对自然美的敬畏之情跃然纸上。
最后,“千峰万壑看难尽,时有花香两袖黏。”这两句写出了山川的广阔无垠,即使千峰万壑也难以尽数欣赏。同时,山间的花香随风飘散,沾满了诗人的衣袖,进一步强化了自然之美给人带来的愉悦和沉浸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将自然界的美丽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又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君家建邺城东头,捲帘卧对长淮流。
除书谤书不到耳,空洞腹中无片愁。
白浪从高瓦棺阁,清夜无人响猿鹤。
琴声时复一挑之,北斗横天月将落。
御风过我故山岑,一写太古之清音。
当春风动为凄紧,波底时闻龙一吟。
坐观人琴成二妙,觉来形秽颜枯槁。
伯牙袖手意有馀,请公临流一舒啸。
人心各如面,石交定难逢。
吾观苏夫子,真有古人风。
自开蒋生径,日望求羊踪。
乃携李长吉,上我欧岌峰。
羌山落君手,稍欲吞附庸。
练练峰上云,萧萧岩际松。
想当岸纶巾,啸傲惊归鸿。
我有浣花竹,隔林闻曙钟。
幽禽发佳响,亦足披心胸。
何当小休辔,一尊聊此同。
水落晚滩涩,云生寒岭昏。
舍舟步崎峰,郁萝陟松门。
孤烟望墟落,浮林自一源。
野杓方屡渡,槿篱时扣阍。
弄孙何许翁,夷面复鸟言。
问津了不解,路穷斜谷分。
暝投古兰若,钟磬清尘根。
犹疑武陵客,误宿桃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