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窦闻清窅,云中望莫真。
静参声聒耳,远想境澄神。
驻辇思金帝,磨崖忆宋臣。
浮休不二偈,可以悟根尘。
水窦闻清窅,云中望莫真。
静参声聒耳,远想境澄神。
驻辇思金帝,磨崖忆宋臣。
浮休不二偈,可以悟根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思考。首句“水窦闻清窅”以“清窅”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水窦中流淌的水流清澈而深远,给人以宁静深邃之感。接着,“云中望莫真”则将视线转向云雾缭绕之处,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
“静参声聒耳,远想境澄神”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心的体验。在静谧之中,诗人倾听外界的声音,却能从中参悟到内心的平静;遥望远方的景象,心灵得以澄清,仿佛洗涤了尘世的烦恼。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声音与寂静、近处与远处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深邃。
“驻辇思金帝,磨崖忆宋臣”这两句则引入了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帝王的追思与对历史的感慨。诗人或许在思考,那些曾经辉煌的帝王们,如今是否还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人生价值的反思。
最后,“浮休不二偈,可以悟根尘”一句,点明了诗人的最终目的——通过这些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思考,达到一种超越物质与精神的境界,即“不二”的智慧。这里的“浮休”可能指代了世间的一切变化与存在,而“根尘”则是指物质世界与感官经验。通过悟道,诗人希望能够超越这些世俗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的描绘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以及自我存在的深刻洞察,体现了其独特的哲学思考和审美情趣。
凄凄仲秋日,百卉腓以残。
凉风入阶树,零露摧庭兰。
明月皎东壁,昆虫鸣草间。
孤鸿暮安适,哀音扬云端。
言眷平生友,振翮起孤骞。
遗我若逝波,望子如高山。
托忱在终始,蓄久谅逾宣。
寸心不可移,磐石谁谓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