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宣不召山阳守,痛在糟糠不下堂。
家国莫先笞己子,汉人空识抱成王。
孝宣不召山阳守,痛在糟糠不下堂。
家国莫先笞己子,汉人空识抱成王。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普所作的《咏史》第四首,主要赞扬了汉宣帝刘询的仁德和智慧。首句“孝宣不召山阳守”表达了宣帝对臣下的宽容,他没有因为山阳太守的失职而轻易将其召回,显示了他的宽厚。次句“痛在糟糠不下堂”则描绘了宣帝深思熟虑的态度,即使面对家庭内部的问题,他也懂得顾及亲情,不会因小事苛责至亲。
后两句“家国莫先笞己子,汉人空识抱成王”进一步强调了宣帝的以身作则和高尚品德。他认为在处理家事时,不应首先责罚自己的孩子,以此为榜样,教导世人,尤其是作为一国之君,更应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同时,这句诗也暗含对宣帝治国有方,使得汉朝得以稳定繁荣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诗句,赞扬了汉宣帝的孝道、宽容和领导才能,展现了古代儒家推崇的仁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