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胆惊秋,魔尘悸夜,全借幡铃遮护。
魂留蛱蝶,社待鸳鸯,好事病中过去。
谁信芙蓉路遥,短楫烟波,未能同住。
幸春生桃叶,不曾飘泊,恨花愁絮。
休再忆、酒后啼痕,曲中哀怨,总是牵人心处。
有情一往,无翼双飞,忍听画眉声苦。
犹喜东山谢公,粉黛苍生,一般霖雨。
愿吹箫庭院,碧梧栖稳,恨天长补。
怯胆惊秋,魔尘悸夜,全借幡铃遮护。
魂留蛱蝶,社待鸳鸯,好事病中过去。
谁信芙蓉路遥,短楫烟波,未能同住。
幸春生桃叶,不曾飘泊,恨花愁絮。
休再忆、酒后啼痕,曲中哀怨,总是牵人心处。
有情一往,无翼双飞,忍听画眉声苦。
犹喜东山谢公,粉黛苍生,一般霖雨。
愿吹箫庭院,碧梧栖稳,恨天长补。
这首《惜余春慢》是清代词人黄燮清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词人的内心世界。开篇“怯胆惊秋,魔尘悸夜”展现了词人对季节更迭和夜晚寂静的敏感,暗示了内心的不安与恐惧。接下来,“魂留蛱蝶,社待鸳鸯”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失落。
“芙蓉路遥”、“短楫烟波”描绘了一幅遥远而迷茫的水乡画面,词人遗憾未能与心爱之人共度。接着,“春生桃叶”寓意希望,但“未曾飘泊”的遗憾和“花愁絮”的哀愁交织,情感深沉。
“酒后啼痕,曲中哀怨”揭示了词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状的无奈,而“有情一往,无翼双飞”则表达了对无法实现的爱情的深深眷恋。最后,“东山谢公”暗指隐逸生活,词人期盼能像谢公那样超脱尘世,但又感叹“恨天长补”,即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复杂的心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