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云间月,皎皎莫可指。
雄乌与牡兔,万岁不生子。
三旬后乃合,徒用成甲癸。
焉见下土物,长养各私己。
蛇蝎满窟隙,嗣毒自未已。
天地岂有意,盛德名不死。
明明云间月,皎皎莫可指。
雄乌与牡兔,万岁不生子。
三旬后乃合,徒用成甲癸。
焉见下土物,长养各私己。
蛇蝎满窟隙,嗣毒自未已。
天地岂有意,盛德名不死。
这首诗名为《云间月》,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诗中以云间明月为引,寓言深远。"明明云间月,皎皎莫可指"描绘了月亮在云层中的明亮却难以触及的形象,象征着高洁而遥不可及的事物。接下来,诗人通过"雄乌与牡兔,万岁不生子",比喻世间某些长久但缺乏生育的象征,暗示世事无常,生命短暂。
"三旬后乃合,徒用成甲癸"进一步阐述了时间的流转和虚无,即使月圆月缺的周期循环,也只是徒然形成天干地支的计数,无法改变生命的本质。诗人感慨"焉见下土物,长养各私己",世间万物各自生长,各有其私利,缺乏公正无私。
"蛇蝎满窟隙,嗣毒自未已"借蛇蝎之毒,寓意世间的邪恶和阴暗,这些恶势力如同毒害不断,难以消除。最后,诗人以"天地岂有意,盛德名不死"收束,表达对天地自然法则的质疑,同时也寄寓了对道德高尚者超越生死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借月象和自然现象探讨人生哲理,揭示了世间万物的矛盾和人类生存的困境,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深沉和哲思。
七十方强半,天胡不慦遗。
致身虽宰辅,遭世已艰危。
计策安宗社,勋庸载鼎彝。
国讎犹未灭,岂料哲人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