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香山寺》
《香山寺》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往时占紫气,马上看香炉。

不是寻幽到,其如发兴孤。

回标临北极,秀色揽西湖。

树杪诸天出,阶前众壑趋。

花台骞地起,风铎蔽檐呼。

月抱蟾蜍石,星摇舍利珠。

玉毫侵瀑水,金相涌浮屠。

妙偈传从竺,高僧至自胡。

法轮皆帝力,下界复神都。

行幸当年事,人王握大符。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香山寺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以“往时占紫气,马上看香炉”开篇,巧妙地将历史与自然景观融合,暗示了香山寺的历史地位和神秘气息。接下来,“不是寻幽到,其如发兴孤”两句,表达了诗人独自探访此地的独特感受,增添了诗作的孤独与深邃之感。

“回标临北极,秀色揽西湖”描绘了香山寺的地理位置与周围环境的秀丽,仿佛是北极光与西湖美景的交汇点,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接着,“树杪诸天出,阶前众壑趋”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山林的辽阔与层次感,仿佛诸天从树梢间涌现,众壑向寺前汇聚,营造了一种宏伟壮观的景象。

“花台骞地起,风铎蔽檐呼”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香山寺内景致的精致与生动,花台高耸入地,风铎在檐下发出悠扬的声音,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机与和谐之美。而“月抱蟾蜍石,星摇舍利珠”则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月、星、石以生命,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

“玉毫侵瀑水,金相涌浮屠”两句,通过“玉毫”、“金相”等词汇,描绘了寺庙建筑的庄严与辉煌,瀑布水与佛塔相互映衬,增添了宗教的神圣感。最后,“妙偈传从竺,高僧至自胡”表达了佛法的传播与高僧的远道而来,体现了香山寺作为佛教圣地的地位与影响力。“法轮皆帝力,下界复神都”则揭示了佛法与皇权、自然界的联系,强调了香山寺在文化与信仰上的重要性。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香山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氛围,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宗教、历史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列岫亭以窗中列远岫为韵·其二

端居不出户,吟啸此亭中。

石床留夜月,桂树抟秋风。

(0)

侯山别墅视穫赠乐渠黄公·其四

君既辞朝簪,我亦谢城阙。

石田不可耕,谋生何太拙。

垄上多白云,松间足明月。

岂可充朝饥,聊以自娱悦。

遥遥千载心,长沮与桀溺。

(0)

子陵钓台次马宪副韵

文叔资为理,狂奴岂不胜。

高风鲁国钓,斜日汉家陵。

鼎足归侯霸,糟糠愧宋弘。

羊裘见几去,龙德至今称。

(0)

太平寺

忍草迷香径,空馀屋数间。

香炉烟不起,苔蚀鹧鸪班。

(0)

次韵留别曹霜厓二首·其二

风雨惊行色,衔杯意渺如。

下江俄击楫,趋阙更膏车。

丽句劳相赠,空囊富所储。

平生久要谊,不为别离疏。

(0)

赠臧怀庆瑞周

海内争传国士风,梁园倾盖意何穷。

已闻德政过黄霸,更爱儒宗自鲁公。

客久授衣秋色里,夜寒弹剑月明中。

离愁祇隔长河水,莫遣双鱼恨不通。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