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楠》
《石楠》全文
宋 / 高似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自随野意订山行,香浸楠花白水生。

借得风来帆便饱,隔溪新度一声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ínán
sòng / gāosūn

suídìngshānxíngxiāngxuénánhuābáishuǐshēng

jièfēngláifān便biànbǎoxīnshēngyīng

翻译
我随意地跟随山野的意愿规划行程,楠木花香浸润着清澈的流水。
借助微风的力量,船帆仿佛吃饱了力量,隔着溪流传来一声黄莺的鸣叫。
注释
自随:随性而为。
野意:山野的意向或自然的兴致。
订:规划。
山行:登山或在山间行走。
香浸:香气浸润。
楠花:楠树的花。
白水:清澈的水。
借得:借助。
帆:船帆。
饱:充足。
隔溪:隔着溪流。
新度:新近听到。
一声莺:一只黄莺的鸣叫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随性而行,沉浸在自然之中的情景。首句"自随野意订山行"表达了诗人顺应自然之意,随意选择山路漫游,体现了他闲适的心境和对山水的喜爱。"香浸楠花白水生"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景致,楠花的香气与清澈的流水交织,营造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氛围。

后两句"借得风来帆便饱,隔溪新度一声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得风来帆便饱"暗示诗人仿佛感受到生活的满足,如同帆船借助风力得以饱满前行,形象地表达了心境的开阔和精神的振奋。"隔溪新度一声莺"则以远处传来的莺啼声为背景,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诗意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高似孙作为宋代诗人,其作品往往体现出宋人崇尚自然、追求闲逸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高似孙

高似孙
朝代:宋   字:续古   号:疏寮   生辰:1158—1231

高似孙(1158—1231),字续古,号疏寮,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猜你喜欢

盘洲杂韵上.含笑

自有嫣然态,风前欲笑人。

涓涓朝泣露,盎盎夜生春。

(0)

庶几堂

碧草衡门里,凉天过雨初。

惊秋数甲子,隐几读残书。

近郭多鸣鹤,坳堂可钓鱼。

异方无到客,非是故人疏。

(0)

芍药

溱洧洵吁乐,维阳厥草夭。

传闻多失实,看尽谩无聊。

婉娩春阳谢,中开道路遥。

谁移化工巧,忽是物华饶。

跗萼晴相照,芳春暖并飘。

波翻蜀江锦,霞萃赤城标。

(0)

寄贺隐直捷开封府解

高士何须轻主簿,客星今欲上灵槎。

题名趁取台中旧,前后龙头属当家。

(0)

莲池

东池种莲子,红白间稀疏。

夏木阴成后,君看锦不如。

(0)

同永叔哭圣俞

子真之后千馀年,人物寥落无几传。

圣俞晚出江海壖,眉目自觉真神仙。

气如阳秋和以妍,文若河汉清且渊。

大钧匠物岂强镌,飞黄绝尘宁俟鞭。

名为实宾道所捐,才与时逆行苦邅。

起草建礼衰可怜,掌教国子寒无毡。

谁不富贵君重迁,谁不耄期君疾蹎。

长松摧壑芝焚烟,谁其尸之当问天。

遗草大小三千篇,白玉落落珠联联。

此自可敌当世权,物莫两大犹信然。

我家江南再世前,与君通家情有连。

见君总角今华颠,于我莫逆好已偏。

今也已矣嗟绝弦,泪如翻波正沦涟。

翰林文章日月悬,凿石铭德埋九泉。

上书立后禄绍先,分宅恤穷祭有田。

呜呼岂非天下贤。

义不背死而苟焉,念子可以无悁悁。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