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晓寒可忍,秋夕永难度。
青灯照书册,两眼如隔雾。
掩卷却孤坐,块然与谁语。
倒卧卧不得,起行行无处。
屋角忽生明,山月到庭户。
似怜幽独人,深夜约清晤。
我吟月解听,月转我亦步。
何必更读书,且与月联句。
秋晓寒可忍,秋夕永难度。
青灯照书册,两眼如隔雾。
掩卷却孤坐,块然与谁语。
倒卧卧不得,起行行无处。
屋角忽生明,山月到庭户。
似怜幽独人,深夜约清晤。
我吟月解听,月转我亦步。
何必更读书,且与月联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独处时的寂寞与宁静。开篇即以“秋晓寒可忍,秋夕永难度”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无奈,秋天的清晨虽然冷漠,但可以忍受,而秋天的夜晚则长而又漫长,难以度过。这不仅是对季节变化的感受,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孤独。
“青灯照书册,两眼如隔雾”一句,则描绘了诗人深夜读书的情景。青色的灯光照在书页上,而眼睛却仿佛被雾气蒙蔽,不仅形象地表达了视觉上的模糊,也暗示了心灵的迷茫和困惑。
“掩卷却孤坐,块然与谁语”继续展现了诗人的孤独感。书卷被合上,他陷入沉思,无言以对。这份寂寞似乎只能与自己交谈,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心情。
接下来的“倒卧卧不得,起行行无处”则透露了一种行动上的迷失和方向的丧失。不论是躺下休息还是站起来走动,都感觉不到任何满足或目的,这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不安与徘徊。
然而,在“屋角忽生明,山月到庭户”中,我们看到了一线希望。即使在这个寂寞的夜晚,也有光明出现,山上的月亮照进庭院,这是自然界给予诗人的慰藉和安宁。
“似怜幽独人,深夜约清晤”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与自己一样孤独之人的同情。他们在深夜里也许会有相似的感受,而这份感受似乎是清醒且明确的。
最后,“我吟月解听,月转我亦步。何必更读书,且与月联句”则显示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他用吟咏来回应月亮,而当月亮移动时,他也随之迈步。这是一种超越文字、直接与大自然对话的行为,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释放。
吾爱裴晋公,眇然如子房。
功成廊庙上,退身绿野堂。
飘飘芰荷衣,萧散遗轩裳。
佳宾日宴会,高论著文章。
清风激壶矢,曲水泛羽觞。
凉台抗高云,绮席含秋霜。
燠馆通窈窕,嘉树迎朝阳。
岂不念所事,四序迭相当。
达观天地间,为乐殊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