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坐几何年,庭芜与砌连。
焚修真谛苦,功行得无圆。
阙里诗三百,赖乡文五千。
厌烦犹不读,何况淤泥莲。
宴坐几何年,庭芜与砌连。
焚修真谛苦,功行得无圆。
阙里诗三百,赖乡文五千。
厌烦犹不读,何况淤泥莲。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雅士宴坐家中的情景,庭院中杂草与石砌交织,显示出久未打理的迹象。作者通过“焚修真谛苦,功行得无圆”表达了对佛法修持的艰辛和对圆满境界的追求不懈。这两句隐含着诗人对精神境界的渴望和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
接着,“阙里诗三百,赖乡文五千”则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成就,他或许是某个地方的文化代表,其诗歌数量之多、文章内容之丰富令人瞩目。然而,尽管如此丰富的文学财富,诗人却表现出一种厌倦,不愿再去阅读这些内容。
最后,“厌烦犹不读,何况淤泥莲”则通过对比,将那些沉重而难以消化的知识比作淤积的污泥和未开的荷花,用以强调即便是自己所擅长的文学,也感到疲倦和无味。这里的“淤泥莲”又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寂寞与不满,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和知识追求的精神空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文学创作和精神追求的反思,展现了一个在物欲与精神之间挣扎的人文士的内心世界。
湖湘汉沔吾邻薮,万艇千艘岁时走。
枯鳞秕粟动盈仓,儿女遮罗开笑口。
公私仰给百馀年,子孙父祖代流传。
比遭蝗旱痛连岁,田不耕收泽不鲜。
遥怜饿殍僵中野,怒吼豺狼犹不舍。
诛求移檄苦多门,骨髓已乾忧莫写。
撒手归来对人说,舌犹未掉心先折。
独劳圣主念遗黎,简在贞臣颁节钺。
虎口婴儿念再生,峥嵘素抱今施设。